追求财富,是为了专注那1%的自由
有多少钱才能算财务自由?据说那个发布富豪排行榜的胡润给出的答案是2.9亿元。当然,机智的人民群众不以为然,他们已经实现了各种各样的财务自由:回到正题。严肃点说,在我眼里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先别着急看我的答案,你不妨在这里停留片刻,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万,0万,1个亿,或者越多越好?希望你花一分钟估算一下。相信我,这很重要。01我们先聊点别的。今天一个朋友说,体检结果出来之后自己吓了一跳。年纪轻轻,去年体检的时候只有一项异常,今年猛增到九项。虽然无法切身体会这种沉重,但我也是暗暗心惊。他绝非个例。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一代,加班熬夜都是家常便饭,他们虽然年岁不大,但却已经成为公司各条战线上的主力。80后被骂着骂着都已经当爹当妈了,而90后被骂着骂着,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80后也好,90后也罢,每一代年轻人似乎在老一辈的人眼中都是不成器的,但最后依然敌不过时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浪。几年前我曾看过白岩松在一个大学的演讲,现在只记得一句话:没有哪一代人是容易的。是啊,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从辛弃疾开始的。更重要的是,在从少年蜕变成人的这个时间节点上,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结束,接受文明驯化的过程也是责任加身的过程,而责任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字眼。不然佛洛伊德怎么会说文明就是对人性的压抑?80后、90后一代在成长中确实享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环境,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02我知道身边有不少非富即贵的朋友,混吃等死这辈子都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比我身边家境一般的人还拼,为什么?很多人会说,是为了更多的钱,这也算是一个答案。但更多的钱意味着什么,你能回答的上来吗?其实不只是做梦的时候缺什么就会梦见什么,在醒着的时候,缺乏反思能力的人,也是缺什么眼里就只有什么,而看不到背后的本质。(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稀缺》,了解“注意力带宽”的意义)在我看来,答案是为了实现自我,也是为了对抗虚无。金钱意味着很多东西,但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而资源是为了解决问题存在的。衣食住行,金钱都能发挥魔力。但衣食住行之上呢?人还有七情六欲,还有贪痴嗔,还有安全感、荣誉感、成就感。每一层欲望的满足都会打开更高一层欲望的闸门,无穷无尽。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它不是吃饱肚子这样明确的需求,自我实现是真正千人千面的怪物。对于每一个摆脱基础需求困扰,探索更深层自我的人而言,自我实现都是一个需要自己回答的命题,在命运的镜子中,你看到的是自己灵魂的样子。在画布上追求瞬间永恒的艺术家,无法体会数学家证明未解命题的兴奋,而发现新材料陷入狂喜的物理学家也无法通过谱写新乐章觉得“朝闻道,夕死可矣”,追逐功名权力之辈也不可能觉得埋名乡野传递薪火的人生值得一过……所以,金钱最大的价值是自由,足够的金钱让我们有机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探索这无法重来也没有续集的人生。03回到开头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如果没想过,你可以停下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不久前,我和一位真正的亿万富翁,一个专栏营收两千多万,写《走向财富自由之路》的李笑来聊天。他说,其实在很多年前他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他给出的数字让人很意外,不是很高,而是实在低得让人难以置信:一年五十万,足矣。五十万连一辆高档汽车都买不到,很多每日忙忙碌碌的人资产都几十倍于此。为什么李笑来能够做到成为自由之身,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更多更有钱的人仍疲于奔命?核心区别有三个:第一,李笑来对跑车并不感兴趣,他的物质欲望并不高,这让他可以不用很多钱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第二,李笑来的是“睡后收入”,每年五十万只靠版税收入就可以cover,过往的劳动成果在他结束劳动之后仍然在帮他赚钱;第三,李笑来掌握了赚钱的手艺,即使现在把他所有的资产都一笔勾销,他仍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建一部自动赚钱机器。为什么很多人贫穷?李笑来认为,那是因为很多人本质上是对花钱感兴趣,而非对赚钱感兴趣。大多数人表面上看来十分渴望赚钱,但他们的注意力其实全在如何拿到钱之后买买买上,关于如何赚钱这件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zz/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