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
据统计,从年高点至年年末A股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牢记这9张思维导图,你就是赢家!、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统计分析
7、选股方法
8、板块轮动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注意:导图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图片,这里会被压缩了)股市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赚大钱的机会。对那些才高志大者来说,股市简直就是一块经济福地。然而这个“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杀机四伏,偶有斩获虽然不难,要频频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为生则更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挑战。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解释何以一般股民败多胜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说的全面些,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人性--讨厌风险、急着发财、自以为是、赶潮跟风、因循守旧和耿于报复--使股民难于避开股市的陷阱。说得简单些,就是好贪小便宜、吃不得小亏的心态使一般股民几乎必然地成了输家。
俗话说,挣钱只有三个方法:用手,用脑,用钱。用手挣钱挣的是辛苦钱,用脑挣钱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挣钱是用钱挣钱。用钱挣钱,听来多来吸引人,谁不想用钱挣钱?但用钱挣钱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钱,其次是你有相关知识来用这些钱挣钱。股市就提供了这种完美的机会。炒股不要求你有很多钱,大有大做,小有小玩。它也不要求什么了不起的知识,非要学上三年五载才能买股票。股票市场给了所有像我一样穷人家的孩子一个用小钱就能用钱挣钱谋生的场所。
深入骨髓的逆向思维任何一个做投资的人都会说一句话:“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确实如此,在投资的世界里,“乘人之危”和“趁火打劫”都是美德。很多投资大师们最津津乐道的案例几乎都是在某个公司碰到了大麻烦的时候下的手。当然,逆向思考不仅仅是只盯着公司危机的发生,它几乎是投资者深入骨髓的一种行为习惯。
芒格说:“把事情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有时候对一个问题苦苦思索无法得出一个完满的答案,但反过来思考却可能让人豁然开朗。比如我们可能很难说清楚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但我们至少都可以列举出来一些生活不幸福的例子。就像当对于投资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证实的时候,试着从相反的方向看看能否证伪,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股市中大众的心理和情绪之所以经常受到市场噪声的操纵,主要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普遍缺乏逆向思维的习惯。而与之相反,专业投资者总是体现出反方向思考的特征:
●当一个公司受到市场的抛弃,基本面看起来一片悲观的时候,他们会问:情况是否真的有这么糟糕?最糟糕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吗?这种糟糕的状况会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市场是否已经充分反映了最坏的预期?
●当某一个板块业绩突出并且受到市场热捧的时候,他们会考虑:这种优秀的业绩和强烈的市场偏好会永远持续吗?看起来非常确定的东西真的不存在一些高风险的隐患吗?
●当一个公司出现“黑天鹤”事件而让大众高声健责唯恐避之不及时,他们会想:这到底是一个行业性问题还是一个公司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否可以经过改善而得到市场的认可?这种危机会真的影响行业的长期市场格局吗?
●当某些公司或者行业利好频出、前景一片乐观的时候,他们会衡量:所有的积极信息能否最终反映在公司的现金流上呢?兴旺的市场需求是否会使得竞争加剧,反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市场里的所有人都在极力追求盈利和成功的时候,他们会思考:投资中最大的危险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在市场中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避免亏损?
逆向思维看起来并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逆向思维的前提是独立和理性,仅这一条已经足够把一半儿以上的人淘汰掉了。股市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的活动场所,虽然人的实体并不聚集在一起,但股市价格的波动将成千上万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zz/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