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今天内容不同于以往,咱们聊聊我们!我们都太努力了,可是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和方法,为什么依然是条咸鱼呢?
是不是真的拼命努力就会成功?扯淡!拼命努力最后还是一无所获的人比比皆是。
那是不是有资源有钱就能做成任何事?也不是!我见过很多有资源有钱,但最后依旧把事情做的一塌糊涂的人也很多。
1、初始认知在之前的视频里,讲了许多方法论的东西,有人会觉得很干货,深有体会。但也有人只是看个热闹
为什么同样东西传达出去,会出现这种很大的偏差呢?其实本质是因为信息接收人的认知不对等。
下过厨的人,就会很容易理解少许和适量是什么意思,但是没做过的人,就会觉得,这破玩意说了不是跟没说一样么。
所以,努力之后到底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还是依旧是咸鱼,第一个取决的因素是,初始认知。
那什么是初始认知呢?举例说,我平时喜欢读一些书,比较喜欢《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当时十万粉时候还给一些粉丝送过。
这本书我已经反反复复看了5次了,每一次都让我有不同的收获,直到多年前的第五次,我发现这本书我已经比较少有更多的收获了,这时候我才知道,我对这本书理解算是及格了。
那为什么我读同一本书,有不同深刻的感受呢?这其实就是因为我在不同阶段,我的初始认知产生了变化,因为经历的更多了,对同一件事也有了不同的理解。所以这个节点,就是我说的初始认知这么一个东西。
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是好书,一定要在不同时期多次读。每一本干货书都是一个作者多年积累的心血总结。既然是心血总结,我们怎么可能一次吃透呢?是吧。
那么有了初始认知,接下来我们谈如何进阶自己,怎么修炼。
修炼当然是要干货,但学习干货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相反看鸡汤却会让人有一种很爽朗的感觉,可鸡汤本身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进步!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得学干货。
2、目标和行动每个人都有迷茫的阶段,以前我就去咨询一些前辈,但是更多前辈们往往就是这句话:“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努力,要有毅力,有耐心“。吧啦吧啦这一堆。
我他妈当然知道我要努力,可是我往哪努力呢?什么叫迷茫,迷茫就是有劲使不出来!
其实我的目标算清晰的,我就是想做企业,但是不知道怎么下手,直到我某一天参加工作之后!
我才知道,啊,原来大家都是这么工作的,原来销售和运营是这样,原来这么多工作可以做到如此如此…
这件事我想说什么呢,就是做事的前提是自己一个目标,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目标之后,就是赶快行动,把第一步迈出去,因为在早期的时候,人的初始认知就那么点,想来想去会发现什么都想不到,最后就是自己一边焦虑,一边懒惰成性,假如时间长了现状没有被改变,就会容易怀疑人生。
3、能力和思维但做事,光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同样的一件事,专业的人办事就会事半功倍,咸鱼办事就会把事情都办成咸菜。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努力,学了很多知识和方法,依旧是咸鱼一条?
因为看似具备了很强的方法论,但是其实并没有具备这个时代里,真正能起到决定性因素的能力。
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都传输给我们一种思想,就是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将来就会混的好。
但是真的进入社会之后,往往是啪啪打脸。
因为社会上的规则和学校里的规则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在我老家读书第一的人,和一个在一线城市读书中等的人。当处在学校规则的时候,那个读书第一的人会远远超过这个读书中等的人。
但是当处于社会规则的时候,这个一线城市读书的孩子,往往因为在一线城市见识更多,机会更多,稍稍努努力就可以获得一些成绩。与之相反,另一个曾经读书好的人因为面临机会缺失、信息闭塞,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偏差,容易开始怀疑人生。
说这个例子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是能力?
传统认知当中的学习好、或者把某件具体的事做得更好,并不代表完全的能力强。
另一些能力,比如,判断形势的眼光、敢于做事的魄力、迅速执行的果断,往往会在很多事中起着更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规则,它永远是在变化的,时势在变,环境在变,所以那个决定性的因素就会一直在变。这才是现实….
而我认为在这个变化里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判断能力!
你也可以说它是眼光,但是我觉得眼光、魄力、勇气一个都不能少。看到了不一定敢做、敢做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坚持!所以做成事,努力认真勤奋那都是最基础的。
怎样才能具备判断未来的眼光,先拥有见闻色霸气!
眼光的修炼最主要两点: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在十几年前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那时候我还在学生时期,看到a股b股、这种词汇还一脸懵逼,即使百度也百度不明白。所以就挑着看,看自己能看懂的,显然我这时候处理某些信息的能力几乎为0。
后来直到七年前的某一天,我发现我看的新闻都是零零散散不成体系,而且新闻给我推什么我就看到什么,看新闻就只是新闻,看某个事件就只是某个事件,显然这是不够的。
所以我开始每天把当天所有发生的商业新闻都看一遍,然后从中找出我认为重要的记录下来,并整理出一个list方便后续查阅。
这件事一干就是很多年,这个习惯让我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开始大幅精进。
慢慢的,我对商业中的各路信息,有了概念和认知!
什么叫“有概念”?当新闻上出现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周产辆的时候。你对此是什么概念?
我说说我对此是什么概念,周产,也就是说他们一年能产25万辆,几乎覆盖了它国内所有的需求。因为年数据显示,他们在中国一年也就卖出去二十多万辆,比亚迪也是这么多,这两个几乎占了国内的新能源车半壁江山。
新能源车呢,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仅仅占比1~2%左右,全球一年才卖多万辆,但是中国能占比达到60%,有一百多万辆…
这就是概念,在脑海里,每说起每一个数据,都有这样整体的概念。这就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所以这么多年我这样做之后,再看到某些新闻和政策,心里就会有谱,本能的去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虽然依然有很多不懂的事,但是对有概念的事情,一般70~80%能预测对某些结果。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4、前提和基础目标和能力是一方面,但是我并不鼓励每个人都去贸然做什么事。
很多事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得先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可能是一定的储蓄,也可能是一项过硬的职业技能。总之就是给自己留下不死的后路,破釜沉舟有时候是勇气,但是现实当中,多数情况下都是莽夫。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有过的各种想法记录下来,隔段时间回来再看的时候如果还觉得靠谱,我就开始调研,行动。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想法非常多,最后付出行动的有30多个项目。大多数都死在调研环节,更多的是赚点小钱,有的也会亏损,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一直在尝试。
所以这里我更想说的是,想法最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如果想不通的时候,不如试试先行动,再思考。更多时候,战略和思路,都是执行出来的。
人只有在医院是方便的,在挨饿的时候才会觉得即使冷饭也是好吃的。都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工具好用。
今天说的很多东西可能对大家有用,也可能没用。不过能解决你现阶段的困惑,那今天讲的就是方法,不然就是鸡汤,因人而异吧
我所有观点的输出,都是基于我过往的经历,一定也是有好有坏的,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大家去自行选择性吸取你觉得有用的部分。
这期视频挺长的,也算跟大家唠唠嗑,那咱今天就唠到这吧。
老丁是个生意人,朋友们,下期见
作者|老丁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zz/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