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一下。
易经
道德经
黄帝医经(灵枢,素问,八十一难)
是一个整体,类似于四书五经的归类,拆开了,就无法理解了。
1道德经,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本篇讲五行的金行。
金行讲,物质的生成,变化,与空间的关系。关键字是:有,无,利,用。
我们先从[利]字讲起。利,是跟金配合,联系金属切割,武器制造。
金文的戟,有非常强烈的立体感。
再来看金。古代金,指五种有色金属:白金,青金,赤金,黑金,黄金。
易经认为,金从革,金属是从自我革命中产生的。一个人想改命,就必须先革自己的命。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属金,只有孙悟空能改命,其他人都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上贴说过,心志是虚的,要虚心,弱志。不要给小孩灌输太遥远的远大志向,精神追求。
唐僧有心志,但是没有筋骨,所以经常遭到孙悟空的嘲笑。在西游记原著思想中,是孙悟空教育唐僧成长的。
和尚来到社会,是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他只会念阿弥陀佛,乞讨江湖。
而你看一个道士,要会武功,识天文地理,懂五行八卦,行医看病。
易经接着解释,金的第二属性是不违。
字面意思是顺从,不违背。
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之后,就是变成不违属性。
五金在时机,火候未成熟时,愿意接受一切外来力量的淬炼,锻造,自身不会受到伤害,愿意顺从外来意志,最终成器。
好,下面讲[利]字。
这个利,就是讲金属热切割。
重复一遍,甲骨文不是现代平面的字,而是三维形象的符号表示。可以通过美术的透视课理解。
现在的[利]字,是汉代起的印刷术,字模需要而写成这样的,解释成刀割稻禾,自然也是错的。
一说华夏,就是农耕,种田,做牛做马,是西方学术思维的偏见。
回到道德经第十一篇。
老子认为,世界是由空间和时间构成。
分子,原子,离子,物体之间的距离,密度变化,构成物体质的变化。
物体处在有的状态,就是物质在空间聚集,表现为固体,液体;
物体处在无的状态,就是物质在空间离散,表现为气体,等离子体等等。
所以,全篇这样理解:
三十根辐条组成轮毂,物空间距离发生变化,就变成有用的车;
陶土的土坯,要做成陶器,物空间距离发生变化,就变成有用的陶器;
要盖一座采光的房子,当采光位置留空出来,就变成有用的房子。
老子最后总结到: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说:
有,是物体的本来状态。金从革,万物只有自我革命,才能变性,改命。要使用利器,对其加工
无,是物的空间距离发生改变,离散,加工状态改变,成器,成为有用之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tj/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