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人来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同一本书的感受肯定是不相同的,这本书尤甚。年刚开始接触交易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这本书,后来因为交易也有了点心得,同时也赔了钱,应该和多数人的选择一样吧,觉得应该多学习,学习是能改变现状的,所以在年就买了这本书读了一遍。当时读这本书,可能是因为交易的经验太少,感觉并不震撼,除了倒金字塔加仓印象比较深之外,反倒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提到的黑猫吉兆,以至于没过多久我还赶巧向同事要了一只她老家刚出生的小黑猫(这猫和我走南闯北了快9年,去年因为慢性肾衰竭走了),觉得它能带给我好运。
春节
直到前不久,因为在喜马拉雅APP上听了自杀去世的逍遥写的《期货大作手回忆录》,他在里面反复提到了这本书,我才又有了重新把它好好读一读的打算。书拿到手里,其中的内容基本都不记得,我还是像读任何一本书一样,之前都大概的整体性的先翻一翻,快速阅读,心中也在想,究竟为什么这本书会被反复提及。直到翻到最后,再看看他的一生:年出生,14岁抄写员做起,20岁赚了人生的第1个一万美金,30岁赚了自己的第1个万,通过几次起落,40岁又获利了万美金,并偿还了之前的债务,年45岁,接受本书作者的专访,写成这本经典。之后美国大崩盘,他做空赚了1亿美金。再后来63岁做空自己......我好想明白点什么,这不是全世界人民最喜闻乐见同时又最爱广为传唱的屌丝逆袭的故事嘛!然后外加戏剧性的最后他的自杀,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不当股票类书籍,放到小说类也够精彩的。当然,这只是第1遍快阅读后的对几个故事还有人物背景经历的一个感受。言归正传毕竟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通过他,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自己。所以第二次,我又重点部分重新细读了一遍。尤其是每一次交易时的心态,与不同人的对话,面对不同事情的感受,可以说经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感觉大约只有经过了一定交易经历之后的人才有所意会。如果你交易的时间很短,或者说你交易过程中还没来得及犯很多错,确实很难体会的。为什么?因为“不见棺材不掉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人性,克服人性是反本能的,是需要时间的,也是困难的。一般的,只有在不断犯错,不断反思,不断纠正的情况才能让你慢慢成长起来。讲一讲重点收获第一,是对顺势而为的理解,其实这4个字,直到这次看完书我才真正的有所顿悟。比如说就在这两天发生的,很多人都在探讨是不是牛市来了,其实牛不牛市不是重点,关键是你怎么判断。如果在你的底层概念里面对于牛市这个词有一套标准,现在符不符合这样的标准,通过标准来评判,那就没问题。而且你对于牛市的底层概念完全可以和别人对牛市的底层概念不一样,这个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交易必须要找到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必须是你自己定的,因为交易的人是你,你如果用别人的锚点,别人消失了你怎么办?别人跑了,但是你觉得还能接受,你跑不跑呢?所以到最后我觉得一个趋势交易者,非常有必要对趋势来做一个定义,而且最好是一个可量化的定义。只有把趋势定义的可量化,你才能够做到准确的顺势而为。说的更直白点,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管住你的手。第二,其实也就是对前面这个收获的一个引申,也是我觉得这本书整个看下来最最重要的——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毛主席以前有一篇文章叫做《人的正确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归纳总结成规律,用规律来办事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物质转化成精神,精神转化成物质的过程。#股票作手回忆录#交易也更是如此,佛家有云:偷心不死,永无出期。靠群?靠什么软件?能赚钱吗?只要是你自己操作,心里想的是个靠别人的“靠”字,这事八成就完了。那出路是什么?1.自己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再实践,直到掌握股市挣钱的规律。2.给专业的人,让他来,比如说买基金。什么叫专业的人,这个也要有独立的判断,要看内在,看过往成绩,看之前面对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不一定穿个西装打个领带就专业。有时候五大三粗,带个大金链子的,没准还要专业的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tj/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