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股票作手回忆录 >> 股票作手回忆录内容 >> 正文 >> 正文

听说你也想炒股养家

来源:股票作手回忆录 时间:2021/5/11
白癜风会扩散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97900.html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在沙滩上、山水边过上让别人羡慕的财务自由生活?”

在许多书中,都是这么来描述的,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交易,在任何地方赚钱,包括那本著名的《交易生涯不是梦》书中,也在向人们描述着这样一种生活:在夏威夷的海滩木屋,在冬季北欧的滑雪屋里,除了享受自然的赠予,还可以一边下单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或者做空原油,总之任何一切你可以去交易的东西。但是这些书都很少写道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多么难得一件事情,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镜中月水中花。

交易圈非常小,而圈里圈外的隔阂又非常深,圈外人的看法往往分为很极端的两类,一类是认为“抄股”不就是手指点点鼠标吹吹空调钱就像传真机一样被传来了,还有一类是认为这些三教九流之外,压根就不入他们法眼,都是一些邪门歪道。而圈里人一开始还会对第一类想法的人解释一番后来发现也是徒劳,至于第二类则压根不在意,甚至连道不同不相为谋都达不到。

很久之前就打算写一写这个话题,这么多年来许多人对交易圈的误解,是时候来好好理一理了,咱们今天就来说说策略以外,要交易还需要什么。

“交易有多难?”

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是交易有多难?交易确实不难,手移动鼠标点一点,或者敲一敲键盘,每个小学生都会做,甚至比你点的还快,但是假如这个问题变成“通过交易来赚钱有多难”呢?在股市里常流行一句“七赔二平一赚”,我觉得即便如此都过于乐观了,在期货市场里我觉得连“97赔2平1赚”都做不到。

一个可以稳定盈利的作手,即便天资聪颖没有三五年的养成都是达不到的,交易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线性的学习,在一万小时的定律之上,更需要思维的顿悟,或许这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但绝对是最难赚钱的行业。许多名人,智商情商都超脱凡人,这并不阻碍他们在投机市场赔钱,前有抄股抄破产的牛顿,后有在股市赔成狗只好去做总统的蒋中正先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再说专业人士,只需要举一个例子“LTCM的覆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团队,堪称比奥运会时美国篮球队还要梦之队的梦之队,看一看下图:

上图的左边是当时LTCM投资团队中的主要成员,一票大学教授,加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期权定价模型发明者,甚至美联储的副主席,四年时间正如右图弹指一挥间。

各个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为何还是去奔向一场不可避免的失败?交易有多难?答案是:很难。那么为什么我还在这里,因为沉浸交易的人,享受的都是自己的思想被验证时的喜悦,至于钱只是市场所给予的奖励罢了。任何工作都不容贬低,其实交易员没心思去理会那些偏见,我们需要的只有做好自己。这就是策略之外的第一步,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市场并不是可以随意捡钱的地方。

“只需要网线+电脑?”

上面说了交易的难度问题,那么在交易很难的情况下,是不是只需要网线+电脑就行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不单单设计到设备,而是交易流派与理念的问题,甚至交易不同的市场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一一细说。

大家都知道基本面分析好似对电脑的要求不是很高,因为有巴菲特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传闻巴佬的办公室连一台电脑都没有,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假如你有十几二十个秘书可以每天帮你把海量的资料研报财报筛选好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上,想下单直接打个电话给你的操盘手团队,我相信你也不需要一台电脑。那么正常情况下一个依靠基本面交易的基金经理或者交易员,他的工作台上起码也有一个双屏,一边打开彭博或者万德的终端(就算个人交易者也得开个能看研报/财报/新闻的不管什么软件),一边是行情/下单还有各种即时通讯工具,

至于通过技术面进行交易,那情况就多了,估计大家之前也已经看到过下面这种比谁屏幕多的场面:

一般来说,屏幕比较多的适用场景,多在外汇交易或者国际期货品种交易上面,因为这些品种交易,涉及到的标地或者时间周期是很多的,一个屏幕还真看不下,前面我说了这个与交易品种有关系就是这个道理,譬如外汇交易常用的MT4软件,假如只用一个笔记本来使用,基本上等同于残废,比如下面是我自己用的某版本MT4软件,将它在P的笔记本屏幕上打开的情况:

如上图所示,打开三个图标界面就开始拥挤不堪了,其实就算只开两个图表并列,所能显示出来的数据也太少了,用来交易的话很勉强。那么是不是屏幕越多就越好呢?就像我们之上所说的,这个适合就好,没有一个定量,衍生品或者复杂标地需要的自然多一点,像是A股这样的两个就差多了(相对于我自己而言),交易沪深沪深股票弄几排屏幕,我觉得真的是装逼+费电+费脖子了。基本上比较舒服的布置,就是一个双屏或者再加一个笔记本就可以了,我曾经见过一个看起来还不粗的布置,可以贴出来分享一下:

屏幕在精不宜多,还要在够用的基础上去精简,一切都要保持在最顺手的状态。交易当然需要“网线+电脑”,还需要“很快的网络+很棒的电脑”,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换句话说,有了这些,你才仅仅有了硬件,更加煎熬的“软件”部分还没有开始。。。

“磨刀不误砍柴工”

硬件部分搭载好了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将你的交易思想化为实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软件适配/调试过程,想当年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行情软件,我几乎下遍了能找到的所有的软件,密密麻麻的排列在桌面上,蔚为壮观。现在我所用到的软件也不下于五种,然而你以为找到适合的软件就算结束了吗?

曾经的我,因为行情软件的配色都要斤斤计较,这不是矫情,在功能都被满足的情况下,状态是最大的可调整项,界面边距、K线颜色、功能模块的位置、指标快捷编写,这些无一不是要细细斟酌的地方,单拿配色来说,我曾经用了长达三年的黑白配色,切换回系统初始的配色都会有一种“这是什么?”的感觉。

上面这四种配色只是起步,除了配色之外,还有自己写的所有代码的保存与归纳以及繁如星海的历史画线。所以交易者有一个特点,是很少换电脑,太麻烦了,之前我因为算力不足重新购置了一台强力主机,放了半年都没有往上面移植工作平台,由此可见一斑。因为我经常出行旅居,所以我是用的笔记本外接屏幕的形式,每次出门前都会把重要资料备份一边放在家里,笔记本贴身携带,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的笔记本有多重要”,重要到“你总不会希望我从零开始吧?”

“此心安处即吾乡”

以上我已经解答了许多,终于来到了核心问题,真的在哪里都可以做交易吗?当然可以,但是我要给这个“可以”加上诸多限制条件。

首先起步阶段的交易者是不可以的,在没有成体系的交易思路,以及完备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一种成长很慢的选择(然而这说的就是我)。新手我不推荐直接进入居家交易或者闷头造车的阶段,这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选择,开始阶段还是应该尽力去接触更多的层面,去尽量大的机构里锻炼,从技艺角度来说,这对变成熟也很有帮助。许多初入行的新手,总是过于自以为是,最终就是败在自己的自负上面。

还有一种情况跟交易者的性格有关系,一般来说交易者的性格不会过于外向,但是过于内向的话也不适合独自交易。这是一项无时无刻不给人巨大压力的工作,内向自闭者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很容易陷入一种负反馈,这起码对账户来说是致命的不是?这种性格还是应该先去机构,团队化运作总好过自己单打独斗,何况还有风控给把着关。

至于有些人说的在大城市方便调研的问题,这个倒不算什么问题,除了公募基金经理,其他投资者对于实地调研的需求并不高。一般来说对于独自交易的基本面投资者来说,需要的东西在万德之类的软件上都可以找到,就算找不到去实地调研也是白搭,至于技术面交易者那就压根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唯一的不方便就是老友聚会麻烦了点,但是高铁飞机这么发达的今天这也都不算事儿。

“抄股养家”

在这么多限制条件之下,交易者的工作确实很自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只要有快速的网络,有舒适的环境。但是这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就等同于可以一边旅游一边“抄股养家”,道理很简单,我上面已经说了很多,就算如我这样,所有的终端都是安装在一个笔记本上面便于携带,使用的时候只要外接显示器就可以了,可是展开也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而且旅途中,对于时间的把控度会降低,往往赶车的时候或者在飞机上,会错过重要的交易时间节点,这对全局交易是致命的,这就注定了这种想法也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一个职业交易者确实可以突破空间的束缚,前提是他足够的自律、近似苦行僧般的自我约束、出色的情绪一致性掌控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断研发更新策略的热枕。如此这般在世界各地相对固定的居所,无论是南海之滨还是北疆的炊烟渺渺,魔都上海抑或雾都重庆,都可以按下电源键进行工作。生活不止有眼前的K线,抬一下头还有远处海面上的晚霞,风中的点点渔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7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