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需求交易所「」
杰西·利弗莫系列文章三
文/青泽(节选自《十年一梦》)
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年,和利弗莫尔同时代的投资者格罗克·马克斯,在大崩盘中一天就损失了25万美元,他说过一句带有黑色幽默的话,道出了市场交易极为残酷的一面:“经过个人奋斗,我终于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当年意气风发,手中拥有几千万美元的投机天王利弗莫尔,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10年以后,这句话竟然会真真切切地应验到他的头上。在成和败、富和穷、贵和贱之间,永远是那样的循环轮回,这是利弗莫尔的宿命?还是投机市场中所有人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悲剧命运?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每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不会完全一样,人生态度也是千差万别。显然,利弗莫尔无法像西西弗那样,在意识到了自己荒谬的命运以后,依然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他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一种观点: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无论你是快乐的、不快乐的。所以,他选择了自杀。哀莫大于心死。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利弗莫尔放弃了挣扎和努力,再也不愿意继续玩他自己过去那种非常娴熟的拿手好戏:在几个活跃的交易市场,魔术般地把一笔小钱再一次累积成数目不小的财富。在某种意义上讲,利弗莫尔的自杀,源于他对投机事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的厌倦,对人生和投机事业的内在绝望。自杀,就是承认自己被投机市场超越,承认大多数人并不理解投机市场。既不可能战胜市场,更不可能战胜自己。有人说:用自己双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就是至死仍凭其情感行事的人。言之有理。利弗莫尔的自杀和他30年代的破产应该是同一个原因——他的个性和人格的缺陷,也就是人类本质的非理性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利弗莫尔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利弗莫尔在遗书上无奈并绝望地承认:“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自寻死路利弗莫尔在写出如此深刻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以后,在功成名就的30年代,为什么最后仍然陷入破产的境地?人们对此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人性缺陷导致。如果说投机事业极其艰难,非常辛苦,那么这个难点和苦处就是我们必须时刻克制情绪,来不得半点大意。而那些大师技艺精湛,屡战屡胜,在他们评估所有条件都具备或者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很可能孤注一掷,不遵守纪律。我想这是他们破产的直接原因。如果他们没有孤注一掷,如果他们遵守纪律,是否还会惨遭破产的厄运呢?可以说技艺越是精湛、经验越是丰富,获得的胜利越多,人性考验就越严峻。有人说:利弗莫尔失败的根源在于虚名:名号交易天才、渴望受人们敬畏、妄图控制市场、股市国王等等。还有一位网友的回答是:利弗莫尔失败的根源,源于他在多次东山再起之后,对失败的判断明显带有过多的乐观主义色彩。利弗莫尔的失败必然违背了他从前遵守的原则,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此,人性的弱点又一次战胜了出类拔萃的人,和击败其他亿万普通民众一样。上面各个朋友的回答中,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即没有人认为利弗莫尔的失败是因为他对市场的认识浅薄,他的交易策略和技巧有问题。也就是说,利弗莫尔的失败,更多的是因为人的心理、人性的因素,即他的内在精神方面的原因。作为交易天才的利弗莫尔,并不是市场打败了他,而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逆势操作之殇我们不知道利弗莫尔最后十年是怎样做交易的,年他还拥有万美元以上的资金,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赔得干干净净。我们手头没有30年代他失败交易的细节记录,根据我自己的交易经验和市场认识,以及逻辑推断,利弗莫尔后来的再次失败,肯定是犯下了他自己过去坚决反对的下列几类错误:重仓交易、逆势交易、频繁的短线交易、出现亏损时没有控制风险。还有一种可能是他逆势操纵市场失败,从本质上说,这种错误仍然是企图对抗市场大趋势的逆势操作。也许,那几年的交易中,利弗莫尔只是犯下了上述几类错误中的一种,也可能在不同时间,他把每一种错误都犯了。所有这些错误的性质以及可能的最坏后果,利弗莫尔心里是完全明白的。这一点只要我们重新回忆一下《股票作手回忆录》和《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中有关内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对于决策过程的研究,基本上以人是理性的为出发点,并没有考虑人是有情绪情感、有个性特征、相互影响着的社会人。在他们看来,人们是否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完全取决于决策任务本身,而与任何其他因素无关。在整个过程中,决策者是不受任何情绪、偏见和教条影响的绝对理性的人,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完全按照理论上的逻辑判断,并选择哪个方案最好,哪个方案最差。显然,一个投机者在市场中的交易决策,不完全是经济学家描绘的那种理想情形。这一点,从利弗莫尔身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利弗莫尔严格地遵循他自己早期对市场的认识、他的交易策略,应该说他根本就不会到破产的境地。他最后的失败,和前几次破产的情况大同小异,是他又一次违背了他自己的交易原则。他犯的错误,可以说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却做不到。就像《菜根潭》上说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人性的这种困境和悲哀,不得不让我们去探索人的本质的理性与非理性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显而易见,投机者的行为并不是一直处于理性的支配下,他在市场中的行为具有不规则、不可控制的无意识的一面。有时候投机者很理性,有时候却会受非理性的支配,作出不可思议、自己也不希望做的交易来。例如,在股票、期货交易中非常普遍的冲动性交易,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此时,投机者并不是受到平时深思熟虑的交易策略、原则的约束,而是受本能的欲望、情绪的控制,不由自主地行动。很多高明的投机客,他事先是知道并且反对这种交易决策模式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但是,一个人的修养、境界未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可能完全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而且,我认为,即使一个修养、境界很高的人,偶然地,他也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荒唐举动。
题图来源于网络
关键词:
回复b查看《沃伦·巴菲特》专辑
回复m查看《查理·芒格》专辑
回复d查看《段永平》专辑
回复k查看《塞斯·卡拉曼》专辑
回复w查看《山姆·沃尔顿》专辑
回复l查看《彼得·林奇》专辑
回复f查看《方三文》专辑
回复n查看《约翰·聂夫》专辑
回复hm查看《霍华德·马克斯》专辑
回复jl查看《杰西·利弗莫》专辑
回复jb查看《杰夫·贝佐斯》专辑
回复ws查看《沃尔特·施洛斯》专辑
回复查看[致名“发烧友”和更多新朋友]
回复书单查看[年华尔街最受追捧的13本书]
回复寒门查看《寒门再难出贵子》
回复耶鲁查看[骷髅会:耶鲁16大权势会员]
回复公开信查看《公开信》专辑
回复quwei查看《趣味经济学》专辑
万能需求交易所/wanjiaosuo
巴菲特说,投资只需要两件事:正确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自控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