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股票作手回忆录 >> 股票作手回忆录作者 >> 正文 >> 正文

做人要做长期主义的人

来源:股票作手回忆录 时间:2022/5/1
无论是享誉世界的投资大佬巴菲特、彼得林奇,还是国内的企业家刘强东、影视圈名人刘德华、趁早品牌创始人王潇等,他们的成功可以归功于长久以来所奉行的长期主义。而在风靡投资圈的《价值》、《穿越时间的价值》等书中,反复出现的“长期主义”更是作者们的核心理念之一。但近年来,“长期主义”这四个字在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同时,也招来一些反对者的质疑,认为“长期主义”不适用于散户和普通机构,最终能坚持到底的人也是少数。甚至有人质疑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自己的几笔投资都不是长期持有。那么,“长期主义”到底是什么,究竟是纸上谈兵还是脚踏实地?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速成时代,你还愿意当一个“长期主义者”吗?

“长期主义”是骗人的吗?

要想解开谜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长期”和“长期主义”。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持有多久才算是长期?对于频繁交易的人来说,几分钟就是长期;对于比特币玩家来说,一个月就是长期;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或更久才是长期。而关于“长期”和“价投”,大佬们也有自己的争论:巴菲特认为,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十年以上,那么你最好一分钟都不要持有;而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如果获利达不到50%-%,持有满2年可以选择卖出;投资界传奇彼得林奇则将十年十倍作为自己的目标;投资英雄杰西·利维摩尔在其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中说道:“通过这么多年的投资生涯,我发现大钱从来都不是在买入和卖出中赚到的,大钱是在等待中赚到的。”可见,与其说是“长期主义”被滥用,不如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长期”和“长期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理解不同,辩论就无意义。第二个问题,你认为“长期主义”等于“长期持有”吗?关于长期主义的本质,在《穿越时间的价值》这本书中强调了两个要点:一是坚守初心,二是保持进化。商业的世界从来没有最终局,“长期主义”也不只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回过头看,老子《道德经》中的“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虽然读起来有些鸡汤,但那些伟大的投资确实如此。长期主义不是要你机械地长期持有——在价值投资中,长期持有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时间积累的结果,而非目的。还有一些价值投资的实现,外部环境的变化才是主因,正因如此,我们要保持进化,不能一概而论,认为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非长期持有就不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选对好企业,选对了才是价值投资,否则就是一场豪赌。基于此,当你选中了一只牛股时,你80%的时间可能都要在等待中度过,忍受着平庸和波动,而最终80%的收益则可能只来自于20%的时间。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在保持进化的过程中,往往不会聚焦于他的竞争对手在做些什么,否则就容易因为刻意模仿对方而变得不像自己,最终被对手同质化,更难以超越。反之,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未来3-5年,或许此刻身边很多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和不断进化,你会发现身边的对手越来越少。所以,长期主义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对手“消失”,你就是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在没懂得这些道理之前,我也常会因为一些非常无语的问题而烦恼,比如“我这有20万,在这轮牛市中我能不能赚到万?”、“我每个季度想赚10%,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吧?”、“你给我推荐几只基金或股票吧,赢了咱们一人一半,输了都算我的!”我并不是说抛出问题的人让我无语,这就好比每个人到点得起床上班,但到点不一定能下班、到点不一定能睡觉一样,人各有志也各有苦衷,又言不由衷。我也并不是说我做得就有多么澎湃和红火,我宁愿将今天获得的一切归结为,多年来坚守的力量带来的侧目。

时间不是所有人的朋友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TA们坚持晨起健身,然后给自己做一顿精致健康的营养早餐;晚上10点前TA们就准时睡觉了,但却能留出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每逢节假日,TA们还能给自己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是不是无数次梦想成为像TA们一样自律的人,过有条理的生活,却无数次被现实打脸?在生活中,你一定不只一次听到别人告诉你“做时间的朋友”,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残酷事实是——时间不是所有人的朋友。如果是一只垃圾股,它就是“敌人”;如果是平庸股,它也只是“普通朋友”;只有优质股,它才是“死党朋友”。正如罗振宇在一次跨年演讲中说的那样:“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刘德华主演的电影《人潮汹涌》,其中一个片段深深打动了我:华仔饰演一个失忆的冷血杀手,误以为自己是龙套演员陈小萌,当他回到那个无比邋遢的家后并没有沮丧,撸起袖子扫地、擦窗,一点点把原本乌烟瘴气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整洁得多了几分复古的美。就是华仔简单收拾房间的镜头,让我从他的轮廓中看到了时间这位朋友,在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洗礼后,留给他的不是花甲之年的苍老的信号,而是从长期主义者的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魅力。统计学指出,随着时间的变化,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呈非线性指数变化。人生来不平等,但在时间面前,万物皆平等,不同的只是我们如何与之相处,用不同的行动带来不同的人生变量,创造与众不同的人生曲线。对此,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滚雪球”理论,他认为,雪球的增大,不是线性变化,而是指数级变化。人生的雪球同样如此,重要的是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最终只有极少数普通人能够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让那些微小的努力被足够长的时间放大,积累成成功的要素。奇迹式夺冠的“雪中蛟龙”谷爱凌觉得,大部分人对她的了解都仅限于“学霸”、“天才”、“冠军”等标签,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并不是什么“爽文大女主”,也不是“天才偶像”,是时间帮助了她,她只想跟时间做朋友。

做长期主义者,就要做长期主义的事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一个观点:“考试成绩和对当前成就的评估只会告诉你目前处在什么位置,而不会告诉你将来会达到什么高度。”任何一个人,无论当下力量的强弱,只要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都可以通过坚持长期主义,成为时间的朋友。但是,长期主义不是一句口号,要做长期主义者,就要去做长期主义的事。比如我们都渴望八块腹肌、马甲线、蝴蝶背、蜜桃臀……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对大多数普通人健身最真实的描述。以下几件事,如果你能坚持至少3年,可判断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你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吗?第1件事计划以年为单位第2件事每天都为自己安排一定的赚钱/增值时间第3件事相信未来(延迟满足很重要)第4件事让人生的雪球滚起来其中1、4不难理解,长期主义者必然要用长期的眼光看结果。其中第2件事也是长期主义者最重要的事——执行落地。我们一天的时间极其有限,时间不会因为你富有就多给你打开一扇时间的窗。所谓赚钱时间其实是开篇我们提到的趁早品牌创始人、畅销书作家王潇在《五种时间》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该书提出了我们可以通过折叠不同的五种时间来放大时间的价值。其中,赚钱时间指的不仅仅是你在上班产生收益的时间,而是指单位时间内只对某种核心竞争力做功,直至把该产品的核心价值推到远超行业平均水准的程度。换句话说,如果你每天上班不是在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做功,那就算不上是赚钱的时间,而只是为了谋生存的生存时间。如果想让自己每天都拥有赚钱时间,长期主义者有许多时间归类和折叠时间的方法。例如下图中的四象限法则,长期主义者会对任务进行区分优先级,既能高效解决当下的问题,又有时间创造未来。至于第3件事中的延迟满足也不难理解,这是长期主义者的一个明显特征。长期主义者必须是相信未来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里,一定有某个质变点,他在当下就不肯把信念交给时间,做起事来也不会是沉稳的,而总是急于求成。对现在的我和我们团队来说,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就是我们的目标。我发现,我想成为的那些人未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他们明晰对生命的安排,聚焦的方向;在困难面前,总是内心平静,从容笃定。比如《实习生》里的罗伯特·德罗尼,《人潮汹涌》里的刘德华。而这类人无一不是长期主义者。他们能驾驭一个时期的成功,也经得起一时的绝望,他们的成熟和美好,都是长期自律的结果。所以,投资也好、做人也罢,我们还是得做一个长期主义的人,这样才不会因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固化认知,徘徊不前;也不会因某一次的输赢而怨怼他人,迷失自我。打过硬仗和没上过战场的人肯定不一样,那段宝贵的时光会是你今后人生中最持久的榜样,在下一次你被卷入混沌时,它会跑过来大声告诉你:前面就是光,你没问题!(本文图片来源:当当网、中新网、百度图库、正班投研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zz/10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