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我们一起读书吧
活动概要
年5月8日下午16:30,经济学院“魁阁·求是”读书会第八期在文汇楼教室顺利展开。本期读书会由经济学院陈锐老师召集,参与本期读书会的同学都是来自经济学院级的金融专业研究生,读书会主题为探寻《金融炼金术》,本次读书会首先由周在洋同学领读,随后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以及背景知识就本书的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主读书目介绍
《金融炼金术》是自《股票作手回忆录》之后又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投资指南。该书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学习索罗斯成为不少人的追求和梦想,而索罗斯多年投资的经验在他的代表作《金融炼金术》里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年8月12日生于匈牙利。年考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著名的慈善家,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年做空英镑,获利超过10亿美元,被杂志《经济学家》称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年狙击泰铢和港元,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年做空日元,获利10亿美元。香港滑铁卢—在年闪袭香港金融市场时,被中央政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手反击,索罗斯在香港的“征战”无功而返,损失惨重。
主讲人:周在洋
(1)从题目出发
有必要首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炼金术”,索罗斯根据自己的金融实践,赋予了这一名词深刻的思辩色彩,就象他给自己的基金起名“量子基金”一样。
关于“炼金术”,我所能够理解的含义至少有两层:第一,炼金术绝对不是告诉大家书中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秘诀,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炼金术从目的论的角度从来都没有实现过。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念头阅读本书,那我劝你也不要浪费时间。“炼金术”在这里,首先表达了索罗斯对其反射理论的第一层自我反思结论:即使其金融投机实践从结果看十分成功,也不能狂妄地认为反射理论对金融市场的洞悉和解释已经达到了如“科学”一般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按照索罗斯写作本书时的观点,也认为这种科学性在金融市场中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达到)。这一认识对索罗斯金融投机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从认识论的高度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投机判断和决策仍可能出错,因而保持了对变换莫测的金融市场的高度敬畏心理和风险控制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进而保持了高度弹性。相信任何一个经历了完整市场周期的的金融市场参与者,都能体会到这种弹性(包括止损和在更高价格上重新买入已经卖出的头寸)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保持这种弹性的困难。
炼金术的第二层含义涉及东西方不同语境中对该词的不同理解,炼金术在英文中是“ALCHEMY”,请注意它和化学“CHEMISTRY”的关联性,事实上,西方的化学确实是从炼金术逐步演化而来,炼金术在西方语境中隐约包含了实验主义这一科学精神。索罗斯将其反射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时起名炼金术,揭示了其深藏内心的骄傲和野心——炼金术蕴涵了对金融市场正确理解的萌芽,而且通过炼金术在金融市场上的实验,由此发展完善的反射理论可以用于研究一般的历史进程,就象化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理解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索罗斯的视野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金融市场,理解并推动历史进程才是其内心抱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索罗斯对政治领域特别是东欧及前苏联变革的积极参与,虽然结果也许远未达到其内心期望的目标,就象他在哲学上的追求一样。炼金术的这一层意义,对于索罗斯的金融投机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索罗斯因此而获得对其投机判断和决策的信心,非如此则很难想象其投入数十亿美圆攻击欧洲汇率机制时仍能在决战当晚安然入睡,而在获悉盈利十亿美圆时仍能保持平静。
上面这两层含义主要是从纯粹思想的角度切入进行说明。当然,思想的天使落地后,其实践意义也很明显:天才的交易员就是要把对市场近乎谦卑的敬畏和对自身判断近乎狂妄的自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两种矛盾冲突的心理之间求得平衡,才能使交易员获得飞向投机天堂的两只翅膀,但这又谈何容易。
(2)反身性理论
Reflexivity,“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创立并在金融市场上成功应用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重要投资理论。
索罗斯认为,在证券市场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市场参与者的认知缺陷与生俱来,而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联系,这种双向联系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这种双向联系就是“反身性”。
市场总是错的,但是失真在两个方向上都起作用,不仅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存在着偏向,同时他们的偏向也影响着交易活动的进程,这有可能造成市场精确地预期未来发展的假象,但事实并非如此。金融市场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在判断安全的风险水平时没有普遍有效的标准,投资者在每一种情境中都要根据它本身的价值和自己的生存本能来判断,抽象的兴趣必须和实际的技能结合起来。
股票市场上不存在经济学家所谓的价格均衡,因为现实当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非独立给定而是受到市场参与者有缺陷的认知以及主流偏好的影响,现实的均衡根本不具有得以实现的丝毫可能。虽然股票市场的信息相当完备,但是市场参与者远没有得到真正完全的信息,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充分竞争市场格局不但在商品市场不存在,在股票市场也同样不存在,但是股票市场的状况显然要比商品市场好得多。
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改变了假设的供求基本条件,而纠正“投机过度”的基本力量在市场当中根本不存在。通常情况下,投机价格的上涨产生两个相反的结果,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以及暂时的失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得到纠正,但是也常常有例外。市场发展驾驭供求条件的变化而不是相反。理解现实世界的要求迫使人们的视线从臆测的最终结果(均衡)上移开,转向周围生动的、真实的经济变化。
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证明的那样,完备知识的不可企及是科学方法的首要原理,任何结论都必须看作暂时的和可以改善的,否则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就无法取得进步。科学方法适用于针对事实的研究,但是证券市场上包含思维参与者的事件显然不仅仅由事实组成。
参与者的思维介入了因果作用的过程,不可能再简单地将后者视为独立于事实并且可以同事实取得一致的客观的事件序列。参与者所面对的情境受到其本身的决策活动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构成了这类情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事实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使市场参与者对于事实进行陈述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遭遇挑战。参与者的思维和情境之间缺乏对应,因此参与者的偏向是固有的,公正不偏是不可实现的。
尽管独立于参与者认知的实在是不存在的,但是一个依赖于此的实在却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换言之,存在着实际发生的事件结果,并且这个结果反映了参与者的行为。实际结果可能不同于参与者的期望,这种偏差可以看成是参与者的偏向的表征,而且也只能被看成是表征,而不是偏向的充分测度,因为事件的实际结果已经融入了参与者思想的影响。因此,参与者的偏向不仅表现为结果和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表现于事件的实际结果之中。历史的进程是开放的,历史的主要驱动力是参与者的偏向。在证券市场中,下一个事件不可能是前一个事件的简单重复。
(3)股票市场中的反身性
在股票市场上,市场的估价总是失真的,而且这种失真具有左右股票潜在价值的力量。索罗斯对于股票市场有两条基本的主张:1.市场总是表现出某种偏向;2.市场能够影响它预期的事件。
这两个主张结合起来就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似乎经常能够正确地预期未来的事件。假定存在着一个影响股价变化的“基本趋势”,那么股票价格的运动就可以拟想成为“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的合成。所谓主流偏向是指市场参与者中,除去相互抵消的观点之后剩下来的那些事实。主流偏向经常在股票价格上具有最突出的表现。市场事件的序列只能解释为历史性的变化过程,其中没有一个变量——股票价格、基本趋势、主流偏向——可以保持不变。三个变量先是在一个方向上,接着又在另一个方向上彼此加强,繁荣与萧条交替,就是一个最简单而又最熟悉的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情况下,反身性模型都不能取代基本分析,它的作用局限于提供基本分析中所欠缺的成分。原则上,这两种方法可以调和,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
收益曲线反映基本趋势,两条曲线的差距是主流偏向的标示.AB段,对基本趋势的认识存在滞后,但该趋势已经足够强大,并且在每股收益中表现出来。BC段,基本趋势被市场认可后,开始得到上升预期的加强,此时市场仍然非常谨慎,趋势继续发展,时而减弱时而加强主流偏向(CD)。DE段,随着信心开始膨胀,收益的短暂挫折无法动摇投资者的信心。EF段,预期过度膨胀,市场已经无法继续维持这一趋势。FG段,偏向被充分地认识到了,预期开始下降。G点开始,股票价格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基本趋势反转过来,加强了下跌的力量。最后,过度的悲观得到矫正,市场得以稳定下来(H―I)。
分享阅读感悟
围绕着《金融炼金术》一书,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想与思考,以下是部分同学发言。
分享人:张顺华
张顺华同学提出,从股票研究工作的科学性来讲,我们多么追求一个科学完备的方法来指导研究和投资,但诚如哈耶克在《知识的僭妄》演讲中所言:在诸多与人有关的学科中,貌似科学的方法,其实是最不科学的。换言之,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希望科学所能达到的目标是有着明确界限的。因此,把科学以外的事情委派给科学,或是照科学原则进行人为的干预,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金融炼金术》一书提供了我们对股票研究的新视角——反身性,也提供了哲学思维在投资过程中,往后的岁月里我们可能需要时间来消化理解这种思想。
分享人:张玉杨
张玉杨同学认为,主体是客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主体的变化导致了客体的变化,也就是金融反身性。信贷扩张与收缩,与抵押品的价值风险之间的反身性。金融反身性表达的是未来不可描述,是相互反馈的自我强化和自我衰弱。但是我认为作为主体的人性不变,所以未来是可描述的,是有规律的。
分享人:陈琪琪
陈琪琪同学认为,看了很多书,但是索罗斯的这本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之一,书中没有过多的技术,没有过多的投机性的故事,但是这本书引导了我首先你的审视你自己,用辩证的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其实投机无非就是一种思想和情绪的博弈,人与人之间的终极的竞争无非就是看谁手中掌握的真理更接近于这个世界的本质,索罗斯在书中有一句话很打动我:“他说我把金融市场当成我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想了很久觉得他说的实在是很有道理,市场本身是人,其实研究市场,就是在研究人和这个世界。
总结与寄语
讨论结束后,同学们认为本次读书会的选题十分贴近专业背景,《金融炼金术》一书给读者提供了真诚的投资理念,引导读者在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保持清醒的思维,冷静看待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运用反身性理论。要想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市场变化的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它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打开了思路,启发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以便我们能对晦涩的知识产生形象的记忆与理解,也让大家对哲学理念在投资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魁阁·求是”读书会下期敬请期待!
供稿|张顺华
拍摄|陈琪琪
编辑|张顺华
海报|张顺华
金融研途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tj/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