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小作手
政策高度支持这个行业再迎建设高峰
作为投资者,以下内容,读了不一定能赚到钱,但不读,一定会错过一些赚钱机会!
一、特高压:新基建主力,再迎建设高峰
据央视报道,截至4日,国内在建的9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已经全部复工,正在加速建设,全年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到亿元,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此外,国网公司近日召开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再度明确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
特高压势在必行
十三五期间我国用电量增速超出规划预期。据统计:年国内用电量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5%,虽然年用电量增速降至4.5%左右,但总体上看已经显著超过“十三五”电力工业发展目标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到3.6%-4.8%的目标。
另外,我国电力资源分配严重失衡。78%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只占6%。59%的动力煤资源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但是我国70%的用电负荷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我们认为:用电量超预期以及电力分配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网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特高压是指±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输送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而且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此外,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可以比采用千伏高压线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特高压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电网发展的瓶颈,因此势在必行。
有望成为新基建主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5G网络、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进度。业内普遍认为,特高压将搭上“新基建”快车,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宏观经济来看,特高压工程投资规模大,增加就业岗位多,在稳增长与惠民生中作用力十足。
以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两条±千伏特直项目为例,“两直”工程年末建成,总投资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亿元,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3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亿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十三五”期间,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划总投资2.38万亿元,带动投资3万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超过0.8%。
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具备逆周期属性的新基建成为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特高压对经济贡献突出,将成为基建投资,刺激经济的重要选项。
年特高压迎来建设高峰
根据近期国家电网年重点工作文件以及国家电网特高压前期项目工作计划,预计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有望有5条交流特高压线路、2条直流特高压线路获得批复,另有4个交流特高压变电站扩建项目和2个配套电厂送出项目获得批复,且有3个直流特高压项目将进入可研设计阶段。
预计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3,亿元,整体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有望实现增长20%以上。
二、互联网医疗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联网医疗行业从年开局至今,具有政策导向突出的特征,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推动着产业进程快速发展,行业一直保持高景气度。目前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将保持常态化,互联网医疗需求仍然很迫切。在此背景下,年全国各省份有望陆续出台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的相关政策,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创新业务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互联网医疗传统业务高增长基调不变
年为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政策收官之年,根据此前卫健委的相关政策要求,到年,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分级评价4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而目前我国医院,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达标率仍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年医疗信息化行业仍将以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的建设为主,传统业务高增长基调继续保持。
相关政策不断落地,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由重点地区向全国推进
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随后福建、山东、四川等地就积极相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实施意见》。
此次疫情爆发后,继国家卫健委两度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后,浙江、江苏与上海相继于2月12日、19日、23日发布政策,将常见病和慢病复诊患者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文,为方便广大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就疫情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提出指导意见:1)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3)完善经办服务;4)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5)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将费用纳入医保是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值得期待、最重要的政策突破。由于中国的医保体系覆盖全民且在医疗总支出的比例中达到了71.4%(年),医保是否覆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只有少数省市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纳入医保,且以问诊费为主、药费都未纳入。目前来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需求仍将继续,各地政府会更有动力尽快落地相关政策,从付费方的角度加速推进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这周的研报,我们聊聊食品板块。
食品板块,券商最近开始抱团推荐。最主要逻辑在于疫情后,消费需求出现报复性反弹的预期。
其中三个方向逻辑最明确。
1、政策友好,餐饮弹性大:国家提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指引下,吃喝等基础消费成为首选,同时政府也在出台政策支持消费回补(如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撬动消费),可预期接下来2-3个月有望出现补偿性消费高潮,偏餐饮供应链企业有望实现业绩的改善。
目前餐饮堂食仍受影响,但休闲卤制品、奶茶店模式的生意已经完全恢复,并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绝味和煌上煌90%门店恢复,单店日销量井喷,大幅高于同期。从行业格局看,目前休闲卤制品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快速开店抢占有利位置仍是最佳策略。年绝味、煌上煌开店计划仍在家以上,处于快速增长周期。
餐饮供应链标的,首选火锅产业链上提供速冻食材的安井食品、提供底料的天味食品以及日辰股份。
2、对抗通胀抱团必选消费品:一方面需求刚性,受疫情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价有效对抗通胀,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方向:①受益疫情的速冻方便食品: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涪陵榨菜②需求刚性,强提价能力的调味品: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
3、高景气度休闲食品疫情期间在家加大休闲零食消费,培养休闲零食消费习惯,且休闲食品空间大、品类丰富、增速快。对标洽洽食品、盐津铺子、三只松鼠、香飘飘。
温馨提示:
股票是大家的,钱包是自己的!情况不妙拔腿就跑,坚守阵地的事还是交给哪些土豪吧…….
研究不易,创作艰难,您的鼓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严肃投资轻松生活
投资大参考
报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pj/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