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个是吃肉,一个是喝汤。”这个说法也没错,二级市场是喝汤的,一级市场是吃肉的。但是二级市场喝的有时候是鸡汤,但一级市场吃的肉弄不好,就有时候是黄浦江上游飘下来的死猪肉。虽然是个玩笑,事实上,我也是这么看待这个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我觉得这个一、二级市场的共性是一个核心问题,无论是吃肉还是喝汤,都是企业金融,是为企业、为产业服务的。这是个核心,甚至是一个哲学,是一个理念,是你的价值观,这是你看问题的一个根本的角度,甚至这是区别于你在投资行为当中是投机还是投资的一道阀门。那怎么去理解?也就是说无论一级还是二级,你的出发点必须是企业本身。一二级市场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同,但都承担着对企业价值的发现和判断这个共性的任务。这就是两者的共性,两者的核心本质。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只要你能够买到一个被低估值的,后来是高速成长的价值,由此得到重估的,也就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一个企业,那就意味着你吃到了肉。不管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可能有这个机会,二级市场被你抄到一个底,一级市场让你在这个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时候,去完成对它的投资。所以肉和汤并不在于肉和汤本身,而在于到底这款肉或者汤,是用什么东西做的?你是不是有眼光发现一个能够成长,能够增值的一个好的食材,这才是关键。一、一级市场VS二级市场1、一二级市场的概念一级市场,很多教科书里写的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意思是发行人将证券首次出售给公众时形成的市场。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准确,目前我们在日常中提及的一级市场概念和范围远比这个更大。在所有企业未完成证券化,进入标准化的市场流通之前,都应该纳入一级市场的范畴。这里主要参与的机构股权方面有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等等。债权方面参与主体更为广泛,通过非标形式给融资方提供融资的都算。二级市场,指的是企业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证券化,进入到证券交易场所流通,具体交易标的可以是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等。如我国神奇的大A股就是二级市场,机构和散户、专业和不专业,都在里面搏杀,流动性很强,鼎盛时期每天的交易量占公司市值比例都很高。主要参与机构就范围更广,股的方面主要有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自营、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等,债的方面参与主体同样较多,主流机构都有参与。一级市场是源头。一级市场的标的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经过一系列流程,登陆二级市场,比如说企业成功证券化成为上市公司,原先的股权具备更强流通性,成为了股票。在这个瞄准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付出了很多代价,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整改规范化运作。最终大家股票软件“F10”里面的那些标准化的信息,都是企业以及投行等中介机构辛苦耕耘的结果。二级市场是变现场所。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投资者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如果没有二级市场的存在,证券不具备流通性和溢价,就不会有大量的投资者来参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就没有“接盘侠”。某种程度上,多少倍的PE,是指的是将未来多少年的利润一次性体现在了市值上,赋予了所有股东持有股权的价值。这也是吸引大量企业家创业、各种股权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一级市场。所以,一二级市场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一级和二级的从业者有的时候会相互看不上,但其实双方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毁俱毁。2、一二级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这俩本身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级是一级的主要退出渠道,一级又是二级主要的源头。一个商品(企业的股权或者债权),如果通过标准化流程和认证(投行、会计师、律所等),形成专业化进入到标准化的市场的过程(变成固定的一份多少钱、具体信息披露清楚、可以到市场中大家彼此叫卖),这个包装和检验的过程就是一级市场。当这个商品包装完善了,进入到了二级市场自由交易,我买你的,再卖给其他人,可以喊价高,也可以跳楼价卖,这个时候就是二级市场。(其实有点像二手市场,哈哈)一级市场之所以有人买,很多人就冲着二级市场可以捣手更高价格卖出去的。(具备了更好的流通性,经过严格的审核,一般到了二级市场都有溢价)。所以大部分的退出路径,都是希望项目能够到IPO或者资本市场退出。所以二级市场的波动,经常会影响一级市场。至于二级市场是依靠一级市场给他们提供交易的标的,是他们的源头。只有商品经过严格的一级市场流程包装和检验,才能够成为二级市场的标的。所以一级市场的火爆,也会影响二级市场的波动。二、一二级的工作岗位如何选择?常见的从事一级市场业务的金融部门主要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银行投行部、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从事二级市场业务的金融部门主要包括:权益类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券商的研究部门、银行的权益投资部门等。1、岗位区别职业本身跟行业特点有关,这两个行业的特点差异非常鲜明。二级市场追求变现快,每天在涨跌波动中度日,但不至于血本无归。一级市场从投资到变现,往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成功退出收益非常可观,一旦失败也可能损失掉本金。但实质上,从基金投资角度来看,之前很多报告有过统计,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的年化收益是远比二级私募更稳定的。主要是基本上投资都会对项目有深入的研究和管理,还会有回购、对赌等各种风控的条款限制,最重要的一点是,投资组合中只要有1个成功的案例,会弥补掉N个项目的风险。而二级市场的私募,你去看私募的收益排行榜,基本上每年甚至每个月的变化都非常大。一级市场岗位更需要稳扎稳打的积累,一旦成功之后收益会很可观。在二级市场的职业可能短期间有巨大的飞跃,但也可能会迎来危机。一二级市场最经典的代表,券商投行VS券商研究所的职级可以看出很多门路。投行职级:分析师(助理)-项目经理(A)-高级经理(SA)-副总裁(VP)-业务董事(D)-执行总经理(ED)-董事总经理(MD),每家设置不一定完全一样,每个级别内部还分小级别,一共十几个级别,而且一个比一个吓人。所以,之前流传个段子,在中国有两个地方职级最高,一个是“理发店”,另一个是“投资银行”。卖方研究所:分析师(研究员)——首席研究员,中间可能挂啥资深研究员,也可能承担所里的一定行政岗位,本质上可以忽略不计。当然“首席”大家听起来特别牛,但实质上就是某个行业组的小组组长而已,大家觉得听起来特别牛逼,大概也是因为企业里面经常听到“首席XX官”带的吧…投行往往要按部就班的熬年限,职级一年都不一定能调整一次,基本上要十几年才能成为MD。基本上具备5年的行研工作经历就冲击首席,大券商跳小券商工作3年的做首席的,甚至有些特别厉害的1-2年就做到首席。研究员有能力的可以迅速上,迅速崭露头角,只要你推出牛票,甚至可能一夜成名。这对于投行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投行是需要掌握资源在手里的,往往是要“卖”具体的东西,或项目或某具体的融资工具。而研究员卖的往往是“报告”或者说“观点”,只需要看得准,并不需要具体的东西在手。在投行,往往你跟高职级领导去拜访上市公司,在接到名片之后,上市公司领导的眼睛往往就不会多瞟你几眼,因为他知道谁说话管用,资源掌握在谁的手里。而研究员即使是一张分析师的名片,往往也能跟上市公司董事长、或者公募投资总监谈笑风生,因为你很可能是在某个细分行业的专家,他们也愿意听听你的观点,你的观点也许能帮他们赚到钱。当然,这么看下来好像研究员比投行看起来好得多。但换个角度看,工作十余年的投行大佬,手里掌握的资源会越来越多,之后赚钱的方式和门路也会越来越顺畅。而研究员一直从事这个行业,名气确实可能越来越大,但注意没有谁是永远对的,“被打脸”会经常发生。不然的话自己炒股就行,干嘛还要做研究员呢。所以爱你的人很多,但随着恨你的人也可能很多,职业生涯和二级市场一样,也会有起伏。所以对于很多从业者而言,研究员并非一份“长久”的工作,毕竟压力大,新财富与佣金的比拼游戏规则又很残酷。很多研究员之所以晋升首席快,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确实太高。朋友圈有很多的研究员,当你看他朋友圈在转和他的备注不符的时候,必然就是跳槽了。一般研究员在工作数年之后,会逐步跳槽到公募、私募等买方。而首席跳槽,也有很多都是积累了足够多产业资源,去到了一级或者说产业中,更“稳定”的赚钱。2、一二级市场都是什么样的人才二级行业里的年龄跨度确实很大,有年少成名的,有产业转过来大器晚成的,但基本上只有那些优秀的人可以崭露头角,被市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pj/10190.html
上一篇文章: 世界真正赚钱的两门生意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