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股票作手回忆录 >> 股票作手回忆录内容 >> 正文 >> 正文

骨诊病源歌诀

来源:股票作手回忆录 时间:2021/12/2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

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

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骨错缝、筋出筋出槽、骨错缝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1定义

1.1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 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1.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2诊断

2.1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2.2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2.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2.4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血沉、白细胞均不高)

2.5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鉴别诊断:

.1二头肌长头滑脱。

.2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4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5孕妇三个月左右下腰痛。

4治疗:

4.1手法整复:可选择推拿、按、摩、滚、摇、扳、拍等法进行局部松解、整复其错位的筋骨。手法是其治疗最佳的手段。

4.2固定:一般不需固定,可建议避免大动作,重体力活动,休息天左右即可,在一个月内注意适当防护。

4.用药:可外用洗伤或热敷,涂擦外用正骨水或云南白药喷雾剂等,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的药水。内服药可辨证处方,如柴葛解肌汤等。

4.4练功:可于治疗后采用与手法治疗相类似的运动方式练习,每组12次左右为宜,每日一趟,每趟4组。

5治疗的评价:

绝大部分的筋出槽、骨错缝可于日久自愈,但易引发功能减退。手法治疗有效,但不像关节脱位那样立竿见影,常于手法整后几分钟自觉好转,并于第2天有明显疗效,因此建议当天不应做其它太多样的治疗,给予1-天的时间恢复为好。

6举例说明:

6.1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髋部筋出槽)

6.1.1诊断:以14-40岁男性多见,常为瘦小体质,髋部活动受限,无明显疼痛,休息不能缓解数天而就诊,X线正常。

6.1.2手法:仰卧位屈髋屈膝90°,医者用肘拔伸1-分钟。

(1)内收活动次,然后继续屈髋屈膝,外展接近至床面渐伸至0°位。

(2)嘱自主屈伸髋关节-5次,无障碍。

()医者将患肢屈髋屈膝,然后被动伸直1次(慢)。

(4)医者将患肢屈髋屈膝,然后被动伸直次(快)。

6.1.红外线照射或薰洗20分钟。

6.1.4嘱休息避免负重-7天。

6.2胸肋关节骨错缝

6.2.1诊断:18-48岁女性多见,常于晨起自觉胸闷,上肢活动乏力,上举时胸助   关节处疼痛,应与肋间神经痛鉴别。

6.2.2手法:坐位,医者带动患者双手向内交叉于胸前,然后于交叉位上举过头,双手置于脑后,搬双肘向后展肩同时用膝顶患者胸椎(T5为主),使之扩胸1次,然后将双手从头后向外于体例放下,可重覆1-2次。

6.2.注意:手法宣轻巧,避免拉伤肩部腱袖。

6.胸部岔气

6..1诊断:未充分准备时,突然用力搬重物或不慎背部被冲击或猛然转身而出现胸部疼痛、胸闷不适。

6..2手法:

(1)理顺胸背部肌肉

(2)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搬肩臂部,膝顶于背部(肩胛内侧缘中点连线处),向后提拉双臂,使之展胸1次。

()双肩挤摇5-6次。

(4)点前心穴1-分钟(拇指点,向上推至天突)。

(5)仰卧屈臂压胸1次,侧压1次,斜压1次,并提托放下震背一次。

(6)背部拍击法(空掌拍)1-分钟。

6.4第五胸椎综合征(背部骨错缝)

6.4.1诊断:背部反覆发作,T5突起明显,压痛(棘突、上、旁)以年轻男性多见。6.4.2手法

(1)坐位膝顶展胸法1次。

(2)旋背推棘法(左右)2次。

()俯卧压背遍。

6.5骶骼关节骨错缝

6.5.1诊断:于提重物或下蹲作业时,突感一侧骶骼关节弹响而扭伤,活动受限,

检查“4”字试验(+)。

6.5.2手法:

(1)仰卧位,屈髋屈膝位,一手握踝,一手扶膝下压,可有弹响声。

(2)俯卧位,托腿后伸,一手切压骶骼部,向后扳髋带动髋骨向背侧伸1次。

6.6腰椎滑膜嵌顿(腰部骨错缝)

6.6.1诊断:好发于18-8岁年轻瘦长体形男性。多于晨起下地穿鞋时,突发腰部剧痛,特殊体位绞锁,于扶腰弯向一侧,无法坐下及躺下而就诊,X线无明显异常。

6.6.2手法:

(1)俯卧,腹部垫枕,双人于肩腋一双踝牵引1-分钟。

(2)点按痛点(肘按法)1-2分钟。

()点委中、委阳、承山各1-分钟。

(4)腰部斜扳左右各1次。

(5)俯卧于患处红外线照射20分钟。

6.6.药物:桃红四物汤4g、金铃子散2g/tid×。

6.7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后关节错缝)

6.7.1诊断:腰痛反复发作,平腰畸形,腰肌痉挛,棘突偏歪。多见于运动员及腰部作业者,常由腰椎急性扭挫伤或劳损未得到及时治疗,反复发作而然。X线可见后关节退行性变化。

6.7.2手法:

(1)推揉:叠掌推法-5分钟。

(2)肘点L横突1-分钟,肘刮法1次。

()拍击法、压法各1遍。

(4)腰部斜扳、伸腰次,伸腿次。

(5)俯卧点委中、委阳、承山各1-分钟。

(6)腰部空提法1-分钟。

6.7.药物:大活络丹1#Bidx15

6.7.4练功:腰背、腹肌锻炼链20次×4组,×Qn×0

7小结:

筋出槽、骨错缝是一种骨关节顺应性差,功能障碍为特点,但没有明显的解剖结构改变指标的临床症候群。通过手法治疗效果明显,但有时于数月或数年后复发,若配合功能作业训练,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手法应用以轻巧为主,即使未经治疗亦可一段时间休息而好转,但复发率高,练功疗法有治本固元的作用,应指导进行正确锻炼。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

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如《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根据《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断,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这里不仅有骨缝这一名词,而且还提示了损伤后注意对骨缝的检查,也即是对关节处的脱位、半脱位和错缝的区别检查。

到清代在骨伤科的各种论著中,对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就更为详尽,并且还提出了各种治疗手法。

 如《医宗金监·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又说: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这里不仅提示了骨错缝的原因,而且还将开错和微错作了程度上的区别。同时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务。强调了手法是治疗骨伤科四大方法之首,适用于骨伤科各种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错缝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疗。

《伤科补要》中对脊骨和四肢的骨错缝也分别作叙述。在十五则中的脊背骨伤有: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这里不仅是指脊椎骨折和脱位,也还包括椎体小节紊乱与急性腰肌损伤在内。

在二十则中:若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必开。这里不单是指损伤对腕骨正常排列造成的影响,也还包括了尺桡切迹解剖结构的改变。同样是属于骨错缝。

二十三则中对脚踝部损伤的记述是轻者尽伤筋肉易治,重者骨缝参差难治……。骨缝参差不齐是指踝关损伤的骨错缝。

现就笔者对该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对骨错缝,筋出槽浅述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骨节的开错和微错指外力作用于人提的轻重不同,致伤的程度亦不相同。

二、开错,是指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在X线投影中又确有反映,能够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因此能获得及时而恰当的治疗。

三、微错,骨节处没有明显畸型,X线摄片无明确显示,但又有临床症状或部分功能障碍,不大引人注意,而被忽视。治疗方法不当,致使病程延长,经久不愈。

四、筋出槽,虽然是中医骨科的习惯用语,在各种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但对筋损伤的病理改变文献中确有不少论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骨》中说: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以及筋歪,筋走等等都属于筋出槽的范畴。

五、生理上筋附行于骨,或筋伴脉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点,也有其正常顺序和位置。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坏,筋过的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临床上的肌健、韧带、筋膜的撕裂、撕脱、粘连、痉挛等等亦都属于筋出槽。

六、骨错缝和筋出槽既可以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这一学说,是中医骨伤科辩证施治的内容之一。

在个人的临床观察中,常见的骨错缝关节有:上肢肘部的肱挠关节或尺桡关节,腕部的尺桡远端切迹和腕骨。下肢膝关节的内外侧半月板。踝部的踝距关节或跟距关节,以及跖跗关节等。

七、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在持重和运动中起很大的作用。构成脊椎的关节较多,解剖结构比四肢复杂,在整个脊椎中,颈椎和腰椎功能活动较大,不适当的运动和劳作是造成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既有急性的损伤,如:颈椎偏歪、环枢椎半脱位、腰椎小关节紊乱和滑膜嵌顿等。其次是脊肋关节,以及骶髂关节。中老年由于生理退化和体质较差椎体失稳,在日常剩活中仅是一般的活动,有时也会造成关节错缝。

仅举几例不同类型的骨错缝患者附录于后:以资佐证。

例一、杨XX老妪,年80,今年4月10日乘车我处门诊,系X医学家属。在春节前三天,弯腰拾物时,腰部产生弹响,当即不能直立,继而疼痛。进该附院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作痛点封闭,服止痛药,虽疼痛略减,但仍不能起坐,虽连续多次治疗,都无明显好转,卧床三月。始来我处求治,经检查系第三腰椎小关节紊乱,经施定位斜扳后,患者即可下手术台直腰行走。第二次复疹时,病人自述:经上次治疗后当晚就能自动上下床翻身睡觉。二疹时再施以理筋活络手法,而痊愈。

例二、李XX,男性,40岁,四川人,今年五月七日来我处门诊,去年二月车祸受伤,住X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多次软组织挫伤,住院三天,后建议回家休息治疗,不久即发生前胸及后上背痛,虽中西医多方治疗,仍然疼痛无好转。医院连续住院两次,约三个月,经过检查和会诊,排除内部疾患,按神经痛。治疗,效果亦差。始来我处求治,经笔者诊断:属胸肋关节和脊肋关节多处骨错缝。当施行手法治疗后,患者胸背部当即有轻松感,经过连续三次手法治疗(隔日一次)病人胸背部刺痛基本消失,建议回家后三月内不做重活,并适当休息,至今情况良好。

例三,韩X,四川人,20岁,青年农民,去年九月担土,扭伤右踝。在当地乡卫生院治疗,诊断为踝关节扭伤。治疗一月多,仍跛行,不能负重。于同年十一月中旬扶杖来我处门诊。经拍片排出其它骨病和脱位,诊断是踝距关节错缝。采用手法治疗后,踝关节活动轻松,挤压感消失,落地时疼痛感亦减轻,经过连续五次治疗而痊愈。

至于急性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或滑膜嵌顿,骶髂关节错缝,以及关节的半月板突出等损伤,患者每天不少于20例,因骨折脱位后发生的肌腱粘连、肌肉强直和萎缩等筋出槽”的患者门诊就更多,笔者均以手法为主治疗。

笔者个人的经验认为:骨错缝、筋出槽这一学说,不仅是具有中医伤科学的理论特色,而且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运用确有其很高的实用价值,不能忽视,应于继承和推广。

手法治疗中触诊是很重要的法术,如精于此术,经络的瘀阻和体表的病患反映,可全凭手感触摸出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根据患者感觉来判断的,这是比较直观一点的诊断方法,它是根据患者对术者在穴位按压的感觉判断其患病的部位和轻重。有一本《穴位按压诊病》的书是专谈穴位压痛诊病的,很有借鉴价值。民间对穴位按压的感觉有种说法“疼轻麻重木难医”很简捷地表述了病的轻重在穴位反映上的感觉。这也许只是一得之言或一家之说,我们的当从实践中进行实证,找出对自己有用且行之有效的东西。

有时会有一种现象,患者有很明显的症状,术者在按压穴位时患者却没有较明显的感觉,这时要找出经穴上的问题就全凭术者手上的触感了。术者手上的触感有时较明显,有时很微妙,微妙之处全凭术者的功底。这种触诊有一定难度,它的诊病依据不是患者的感觉,而是术者的手摸心会。

术者手触能感受知的东西有许多种,我学识有限,不能妄谈太多,且留给大贤大智者,这里只说说筋出槽。

筋出槽与“疼、麻、酸、胀、木”一样,是一种病理在经络穴位上的反映,可能与气血亏虚不能营养经穴有关,其反映的部位不同,出槽的筋的粗细也不同。粗的很容易摸到,而细的有时则细如发丝,很不容易摸到,必须用心体会,其微妙的感觉才会随心应手,此术需长时间的临床体会方可掌握。

正常的筋是松软而伏于肌肉筋槽内的,当筋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有病理反映时,其筋会变得紧张疆硬,如绷紧的琴弦样,本来静卧于槽内的筋就离槽而出了。这时你能触摸到,在将其横拨时会应手而滚动,患者在提醒下也能感知弹拨时的响声。而而出槽的筋很细时,术者和患者的感知都是很微妙的。临床上手触知此现象不要因为其不酸、不痛、不胀而忽视,有时它可能正是你的病本所在。

筋出槽的部位找出后就可以用理筋的手法治疗了。我们可以循经横向弹拨,也可用单指或多指轻轻按揉。循经走向做推拿按摩,将疆硬出槽的筋做松做软,筋松软后自然就复位归槽了。很可能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病就好了。

此术难点在触诊时是否能触知有筋出槽,是否能触知其疆硬度和所在部位,而实施手法治疗就简单多了。有些看似很麻烦的疑难杂症,很多情况下可一次治愈。病史长的大多有许多其它因素,尚需一一排除,其愈还需时日。

此术得益一好友亲授,愿慧者明达,同好分享。

颈椎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与探索   手法在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占具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颈椎手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为线索,并结合笔者开展的一些研究,对颈椎手法的生物力学问题及临床应用作一探索,以饷读者。

1、颈椎手法的分类与生物力学特征

关于颈椎手法的分类,根据形态与力度大致可分为整骨手法(如定点旋转手法、侧搬手法)和理筋手法(如揉法、推法、拿法)二大类。临床上一般多以整骨手法作为颈椎病手法的核心步骤。《中国接骨图说》记载了颈椎手法治疗的熊顾法,其母法乃先端提,子法一是牵引兼旋转、二是轻旋、三是牵、旋整理舒筋。

颈椎病的澳式手法主要分五个步骤进行:

①拔伸牵引

②旋转颈椎

③松动棘突

④松动横突

⑤松动椎间关节。

[1]将脊柱手法主要分成七类:

①非特定的长杠杆手法;

②特定的短杠杆高速脊柱调整手法;

③主动或功能手法;

⑤手工牵引;

⑥活动手法;

⑦⑥软组织按摩;

⑧穴位按压手法。

将颈椎手法主要分为旋转、侧搬、揉压等五种手法,并观察到,颈椎按脊疗法时,作用于颈椎的平均力为N,力的平均持续时间(始→终)为.71msec。的研究报告了手法作用于颈椎的外负荷(力和力矩),X轴27磅、Y轴29磅、Z轴18磅。

尽管颈椎的手法流派纷呈,其技巧形态、作用力及着力点、线、面不尽相同,然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无论何种流派,哪种单一或复合手法,其效应途径与作用环节主要通过手法时运动-力学的动态变化,以一定量的力学刺激作用(压、张、磨擦、振动、旋转及其复合力),刺激的转换(热与生物电效应、生化效应、生物力学效应)及其时空变化作用于颈椎,并依赖其结构(空间序列)和功能(运动序列)的高度统一,产生颈椎病的防治效应。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力不外乎使颈椎发生伸屈、侧屈、旋转或它们的组合变形。认为手法的共同特征在于:给脊柱和它周围组织施加外部负荷以影响脊柱及其周围组织。我们通过颈椎手法的动压力测试显示,旋转手法时颈椎受力4~9kg,平均压强0.40±0.18N/cm2,屈伸手法2~kg,平均压强0.19±0.05N/cm2,侧搬手法2~4kg,压强0.21±0.05N/cm2,摇颈手法4~8kg,压强0.7±0.10N/cm2。对照张长江[10]的研究报告,其测得定点旋转复位力为1~9kg范围,其中50%的复位力在2~4kg之间。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其相近。

颈椎半脱位(关节微小移位,颈椎失稳,椎间关节紊乱)是颈椎病的病因病理环节之一,也是施行旋转手法等整骨手法的解剖学、生理学及其生物力学的依据。颈椎半脱位的发生率约占颈椎病患者的14·8~20%。手法治疗颈椎病多应用于颈型、神经根型、混合型,其显效率约为60%,总有效率约为90%。

目前,在临床上仍难以定量施行手法操作。对于手法力量的运用,大体上只能根据个人的经验粗略分成轻、中、重三个等级。过轻达不到治疗效应,过重则易导致副作用甚至医源性损伤。我们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与正常颈椎相比较,损伤颈椎在手法后的应变、位移变化明显大于前者,故颈椎退行性改变较重时,手法中应注意施力的轻重缓急。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手法的轻重与其形式、压力大小、运动速度、作用点、作用方向及时间等因素有关。其中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如何根据辨病辨证对手法进行定量操作(角度、速度、力度、时间),使其达到有力、持久、深透的效果,尚有待人们深入研究。

2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探讨

2.1手法对颈椎动静力学平衡(内外稳定)的调整作用

以往不少学者基于临床研究认为,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有:

①镇痛止麻,

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神经受压,

③松介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

④缓介肌紧张与痉挛,

⑤消除半脱位。

关于手法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以往报道不多,国内虽有学者运用电-机械测量方法观察斜搬、旋转手法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但其未能拓展至对颈椎的研究。

目前认为颈椎病的病理变化与祖国医学描述的“骨错缝,筋出槽”有关。有学者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的早期病理改变,其现代医学解释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①颈部肌肉痉挛,

②小关节紊乱,

③韧带松弛,部分发生剥离。

其中退行性改变后的一系列变化可视为“骨错缝”(如椎节松动、错位与不稳),继发性滑膜嵌顿、韧带剥离可称作“筋出槽”,二者又常互为因果,由此加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也认为长期反复半脱位,可引起肌肉痉挛,平衡失调,产生慢性创伤性炎症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认为,骨错缝、筋出槽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在于:

颈椎载荷-应变(应力)与位移的异常增加②颈椎刚度下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多数手法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与韧带的应变(应力)与位移,提高其刚度,从而调整了颈椎的静力性平衡,增强了颈部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还显示,损伤颈椎应变(应力)与位移均较正常颈椎有异常增加。其中,轴向载荷下,椎体应变较正常平均增加70%,总体位移平均增加27%,颈椎出现刚度下降而于放失稳状态。手法治疗可逆向改变这种状况,其中椎体应变平均下降64%,提示稳定性得到加强,从而可能减轻血管神经所受的病理性刺激。手法后颈椎上述生物力学的调整与改变,又可视为骨错缝、筋出槽得以纠正的前因后果。适宜的手法虽可不断调整颈椎病患者所受的异常力学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或霍夫曼氏征阳性患者,如需手法,临床上应仅作理筋手法,不作整骨手法。

2.2手法对颈椎椎间盘粘弹性与应力分布的调整作用

椎间盘是颈椎承载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椎间盘的宏观力学行为具有粘弹性。研究进展表明,椎间盘的蠕变和髓核与纤维环所受应力的重新分布有关,其过程不仅包含着结构的变形,而且也包含了液体的自由交换。其中,水分子向髓核中运动对椎间盘粘弹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人体椎间盘的蠕变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椎间盘的含水量有关。,即髓核含水率越多,蠕变速率越小;含水越少,蠕变速率越大。由于椎间盘含水量和年龄相关,因此,中老年及退行性病变严重者,其椎间盘蠕变速率大,缓冲时间短,冲击响应强,故易导致颈部急慢性损伤。此外,松弛、蠕变幅度越大,颈椎保持生理平衡的稳定性能越差。

迄今为止,有关手法对颈椎间盘蠕变、松弛影响的实验国内外未见报告。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旋转手法可使椎间盘蠕变速率降低7~1%,平衡时间延长5分钟,应力松弛率降低10%,载荷平均下降57%,即产生与椎间盘退变逆向变化的蠕变松弛特性。此表明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的流变学特性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改善颈椎间盘的粘弹性与应力分布。当然,椎间盘是粘弹性组织,在生理状态下可受手法挤压而变化,去除手法恢复至原形状,属于弹性变化而呈线性变化,一旦受压或受拉过度即呈非线性阶段,属于塑性阶段,此时椎间盘又易发生损伤。大岛博的研究显示,长时间或反复过度的应力作用,如压缩应力、振动载荷因抑制椎间盘基质合成,并使其含量下降,故有可能导致椎间盘变性。适度的应力对维持椎间盘正常营养是必不可少的,但异常高应力环境却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其可以改变椎间盘软骨细胞的周围环境。我们通过研究也发现,损伤颈椎椎间盘在手法中所承受的应变变化幅度与载荷远远大于正常颈椎,由此可见,力学上异常受载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对此,临床上要恰当地掌握手法的力度,避免粗暴手法、重手法或长期反复手法。我们的实验结果还表明,椎间盘蠕变趋向平衡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左右,并达到饱和。嗣后即使时间再增加很多,应变也不会再增大。对此,为适应椎间盘的这种粘弹性规律,临床上理筋手法时间亦可掌握在15分钟左右,此有待深入研究。

展望

推拿、按摩、正骨疗法正成为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对外输出的内容之一。对手法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以及手法的改进、提高不仅有待深入开展,同时也有着国际间广泛合作的良好前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效应环节,一方面和针刺、理疗及其他物理疗法有类似之处,但另一方面,正骨、矫正与运动关节类手法又具备纠正关节微小移位或半脱位、松介粘连、调整动静平衡、回纳位移某些组织等独特效应,因而具有积极的病因病理上的治疗作用。

当然,目前人们对颈椎手法的科学认识,问题仍究多于答案,基础研究落后于临床治疗,此有待今后不断深入探索。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在中国医学中并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症”、“痿症”、“头痛”、“眩晕”、“项强”等。中医书籍也有所谓“骨错缝,筋出槽”等描述。早在两千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痹症就做过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还根据症状和部位,将痹症分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这些描述中可能包括了对颈椎病的描述。这样看来颈椎病多见于外感风寒湿邪伤及经络,或长期劳损,肝肾亏虚,或痰瘀交阻,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杂病源流犀烛》中:“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

1、太阳经输不利:

风寒湿邪或暑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或津失血耗,气滞血瘀,致使经气不利,太阳经络循行部位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头项,颈背,肢体痛疼,活动不利,拘紧麻木,屈伸不便等症状。

治则:解表祛风,除湿止痛方药:羌活胜湿汤

2、经络痹阻:

风寒湿邪客阻经络,长期劳损血行不畅等可致肌体气血运行失调,经气不和,脉络痹阻,气血淤滞不通则全身疼痛。因其主要伤及太阳经气故而以上肢为著。气血运行不畅,机体失养故而出现麻木,萎缩,僵硬等症。虚,寒之邪痹阻经络,阳气受损,清阳不升则头重。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除痹方药:程氏蠲痹汤

、气滞血瘀:

外邪侵袭,停滞经络,或肝肾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劳损外伤,气血郁滞,或病久邪客经络等均可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气滞血瘀。血瘀于经络则不通,不通则痛且固定不依,拒按。气滞血瘀日久,累及肝肾,肝血肾精亏虚,不能荣养清窍则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心神失养则失眠,健忘,惊惕。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涩乃气滞血瘀之症。

治则: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方药:身痛逐瘀汤

4、痰瘀交阻:

风寒湿邪停滞经络,凝聚为痰,或经络痹阻,气滞血瘀,致使血津不布而为痰瘀交阻,血瘀则疼痛,痰阻则头重,眩晕,恶心,咽喉不利。痰属阴邪与湿同类,阻滞经络气机,故肢体沉重,厥冷,麻木,肿胀。痰盂交阻,碍于气机则全身倦怠困弱,痰蒙清窍可见神昏,猝到。

治则:祛湿化痰,散瘀通络方药:导痰丸加味

5、肝肾不足:

因经络,气血长期痹阻不通,日久伤及肝肾,或长期过劳,肝肾亏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阴血不足,阳气偏亢,虚阳上越则头脑胀痛,面部烘热,口干咽干。肾精亏耗则腰膝酸软,抬举无力,活动牵强。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拒挛,震颤,行动艰难。脉弦细乃肝肾不足之象。

治则:滋木涵水,调和气血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正骨手法整脊类G:共计元,打包价元

1、董安立整脊全套视频元

2、谢庆良美式正脊全套元

、最新美式整脊全套元

4、陈忠和正骨手法全套元

5、冯天有新医正骨全套(冯天有、赵平、刘益善、刘晓林、柳小林等视频)元

6、广东李义凯正骨手法视频80元

7、韦贵康手法正脊全套(视频讲解+课件)50元

8、毛泰之柔性正骨全套最新培训视频元

9、曹修悌整脊教学80元

10、苗振诺亚第拉伸疗法中高级班视频(15年更新)元

11、周嘉荣宗筋疗法全套90元

12、臧福科大成推拿50元

1、李建明新版日氏整脊全套50元

14、马氏棍筋培训视频10元

15、毕博士肌筋膜缝手法0集学习班高清视频元

16、李茂发达摩手法之通脉正骨高级研修班元

17、龙氏正骨专辑(沈彤讲座、龙层花专辑、龙氏观片、龙氏正骨脊柱生物力学、钟士元培训班、王延臣培训班、南昌龙氏正骨培训)元

18、胡进江定向正骨视频20元

19、李吉尚培训班高清视频0元

20、乔立红新筋经疗法50元

21、上海沈国权手法视频教学0元

22、潘之清手法正骨视频10元

2、陈忠良正骨视频全套50元

24、陈方灿博士运动拉伸+功能解剖0元

25、黄氏一手整脊视频讲课加课件0元

26、曹龙心法正骨按摩60元

27、九龙正骨50元

28、张继祥徒手正骨高清视频50元

29、孙呈祥筋伤疗法50元

0、中国自然整脊疗法田氏背脊脊柱腰椎健身操颈椎的养护0元

1、叶希贤临证精华颈肩腰腿痛特效手法治疗50元

2、杨际平脏腑点穴手法视频50元

、严金林--倒悬推拿正脊疗法20元

4、台湾林兩傳老師资料0元

5、台湾江明毅博士推拿正骨整脊临床实操培训录像80元

6、台湾胡凡人老师快速治腰痛和腰背部僵硬如铁板的拨筋法高清视频80元

7、尚天浴正骨手法20元

8、牛洪峰正骨手法视频50元

9、美国王啸平一指刀手法0元

40、刘鰲摸骨知病疗病20元

41、刘益善新医正骨手法视频40元

42、刘焰刚手法精选视频50元

4、王中衡通督按摩法李健仲0元

44、赵锌浩弓玄应力矫正术80元

45、高峰医师神手绝技视频40元

46、年杨海清筋膜环与肌肉链、肌螺旋疼痛治疗手法,经纬立体疗法50元

47、赵凤整脊术20元

48、贺海军脊柱经络收放手法20元

49、王氏三小平衡正骨手法-王遵来讲课80元

50、于仁波于氏整脊0元

51、王一锤锤击蒸骨视频教程0元

52、韦以宗整脊全程培训录像50元

5、刁文鲳整脊疗法刁文鲳讲脊柱整脊正骨与脊椎关节手法复位术50元

54、肖然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初级班中级班视频50元

55、安连生颈椎病诊断与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法临床培训视频60元

56、15年新版吴金乐根骶能量健康疗法实战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80元

57、卜义长—经穴健康一点通0元

58、刘柏龄治疗腰病手法15元

59、曹龙曹氏三七力正骨术0元

针灸类G:共计00元,打包价元

1、董氏奇穴全套(杨维杰、胡光、左常波、王全民、金谷子、高峰、刘凤江、刘玉春、郑全雄等专家讲解)00元

2、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推拿与银质针“全套最新版元

、浮针疗法浮仲华主讲50元

4、针灸疗法培训视频80元

5、金弦浩套管针疗法视频元

6、海天圆动针疗法50元

7、陈超然拔针视频资料20元

8、气脉针法20元

9、张伟杰天乙神针全套40元

10、靳氏截针最新高清视频80元

11、陈立新冰台七针培训班全套50元

12、高树中一针疗法50元

1、付广成督脉刺血培训视频80元

14、王本正刺血针挑疗法全套元

15、張孟超刺血針刺手法50元

16、赵学雷讲放血疗法20元

17、左常波刺血视频资料元

18、金氏神针金伯华针灸培训视频50元

19、施传成内经针法资料20元

20、王本显督脉针法10元

21、云中岳阴阳脉针学习班高清80元

22、四种针法(电针疗法、双针疗法、腕踝针疗法、针挑疗法)40元

2、张洪增“跨经调气”针法培训班60元

24、陈飞庆伏羲精针少刺培训班全程录像80元

25、何天有何氏药物铺灸疗法核心技术临床应用研修班培训录像0元

26、月老杜志鹏熊秀花精针针灸临床操作讲解录像0元

27、四维立体针法研修班40元

28、董久迪灵枢脉针元

29、太极六合针法和小六合针法完整版元

0、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的湿针疗法元

1、张炳然电员针疗法20元

2、满医真传王修身主讲神针王针灸秘技0元

、辛国先太冲气化针法临床带教实录培训班录像70元

4、八字治疗法-李柏松百病神针针炙疗法+ABCD找点法+视频资料60元

5、腹针疗法-郑怀玉、薄智云临床视频录音课件50元

6、黄敬伟经筋疗法完整版视频元

7、经络腧穴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孟向文--集90元

8、针刺镇痛45年--北京大学--韩济生--4集20元

9、针灸(推拿)学入门--厦门大学--张水生--41集60元

40、针灸疗法--上医院--吴晨力--2集10元

41、针灸治疗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郑美凤--10集0元

42、针灸学--成都中医药大学--87讲80元

4、靳三针疗法视频合集0元

44、鸿玉堂能量排寒疗法20元

45、孙鹏声奇经八脉太极灸培训视频0元

46、田维柱眼针、五行针、视频、录音、文字资料50元

47、张文义八字针针灸操作方法80元

48、最新王宾三五针法60元

49、田东、骨空开关绝技疗法40元

50、顾春英针灸、埋线美容小针刀减肥北京班80元

51、雄鹰讲精针疗法(熊秀花)0元

52、白福云简三联疗法15元

5、贺氏针灸三通法10元

疼痛类1G:共计元,打包价元

1、庞继光针刀视频全集(解剖班、提高班、实操班。送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一本)元

2、李力年针刀培训班影像资料元

、崔秀芳针刀解剖教研提高班培训视频60元

4、张瑾针刀美容班、疼痛班无痛精针刀美容元5、张远景针刀临床带教内部魔训班12天高清培训录像元

6、王自平南京新中医培训培训视频加课件元

7、吴绪平针刀全套视频讲课80元

8、施晓阳小针刀疗法培训班视频和颈肩腰腿痛操作录像60元

9、唐国振针刀全套元

10、田纪钧软组织手法+针刀提高班+脊柱调衡疗法+刃针元

11、李树明15年针刀培训班5天录像加课件元

12、刘晓辉针刀注射视频录像加课件50元

1、朱国庆14年针刀微创、松筋针中医培训视频80元

14、何新针刀疗法教学视频20元

15、朱氏针刀专辑40元

16、新版陈一刀(陈双喜)针刀微创疗法临床带教培训视频元

17、胡超伟超微针刀圆利针全套元

18、陈文精平刺无痛针刀培训班视频80元

19、王军旗-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缓解颈肩腰腿痛元

20、神经阻滞疗法(丁榆生+候树义+于亚洲+穴位注射+骶腔神经节阻滞)80元

21、陈俊平药刀视频0元

22、疼痛射频臭氧麻醉资料50元

2、卢纯峰岐黄针法视频80元

24、吕晓峰-筋节点-微创疗法80元

25、吕晓峰内部超微针刀全程录像90元

26、平衡针疗法吕晓峰王文远张力视频集元

27、微针介入疗法10元

28、柳建椎间盘影像与临床应用研修班全程录像50元

29、医院疼痛科倪家骧讲课视频,岳剑宁,严相默,安建雄等60元

0、胡氏三针--胡贺杰0元

1、徐利华圆扁针疗法40元

2、朱汉章针刀医学视频50元

、吴汉卿-水针刀微创疗法操作视频元

4、郭险峰肩颈腰的自我调理讲座视频0元

中医类G:共计2元,打包价元

1、JT叔叔(谭杰中)庄子伤寒论偷偷教慢慢教经方本草中医基础全套视频元

2、膏药制作视频、配方大全80元

、穴位埋线视频教程及资料集合元

4、原始点医学张钊汉讲座资料大全元

5、倪海厦老师高清视频元

6、小儿按摩保健视频加课件元

7、陈姥姥小儿推拿入门元

8、珍贵的三字经张汉臣派小儿推拿按摩治病视频资料元

9、中医保健按摩火罐刮痧手诊足疗资料80元

10、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全套元

11、中国医科大学视频课程(组织胚胎学、妇产科学、康复医学、临床药理学、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药理学、生理学、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儿科学、内科学、急诊医学、医学免疫学)80元

12、微整形注射美容视频教程整形外科手术教程元

1、中医手诊面诊舌诊耳诊名家视频教程50元

14、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元

15、中医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50元

16、周尔晋-人体X形平衡疗法培训班录像50元

17、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全套0元

18、生物全息疗法视频加课件50元

19、新版气血疏通疗法0元

20、辽宁夏连红(天使老师)夏氏脐诊脐疗培训班视频50元

21、陈日新热敏灸视频讲课元

22、聂氏三正法第二期培训班讲课录音20元

2、耿文涛八卦象数疗法面授班视频60元

24、李正坤气血疏通第一期,第三期培训班40元

25、马源泽老师《“提博气”回族医学内病外治》录像加讲义15元

26、中医脉诊培训班脉学摸脉视频元

27、张德生痔疮全息反射无痛断根疗法视频0元

28、《泡沫轴肌肉筋膜拉伸培训》(1-6)25元

29、火疗视频资料0元

0、王洪图讲黄帝内经视频50元

1、郝万山讲伤寒论视频录音50元

2、台湾王苓安经络松筋法操作视频20元

、小儿指纹诊断疗法实用医学新技术视频操作40元

4、张秀勤刮痧变美和刮痧精粹15元

5、艾灸疗法-艾灸视频15元

6、郭生白说白伤寒论本能论系统论大医传承系列视频全集元

7、中风偏瘫脑瘫系列0元

8、黄成义-中医资料合集+资料20元

徒手整形、雕颜塑身25G:原价元,打包价00元1、张明锡徒手整形颜面雕塑雕颜塑身培训班视频元2、王红锦徒手整形面部身体塑身15年5月份高级版塑形枪运用、送书元、赵忠明火攻塑形术徒手整形赵氏道医手法柔性美体塑形班80元4、15年5月新版彭丽华徒手整形临床操作培训视频录像50元5、姚君弘手法整肤整形美容减肥最全视频全套元6、张武刚徒手整形视频全套元7、汤多庆共振减肥塑体徒手整形美容减肥丰胸研修班80元解剖类G:原价元,打包价00元1、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50讲精选课程视频教程80元2、断层解剖学21集刘丰春青岛大学0元、人体解剖学--北京大学-张书永--15集50元4、局部解剖学12集夏玉军50元5、临床应用解剖学6集包爱军60元6、局部解剖学21集凌树才50元7、艾氏人体解剖(中文字幕)80元8、斯坦福大学人体解剖学70元9、人体解剖方法视频5集局解40元10、哈尔滨医科大学王云祥教授主讲60元11、上海丁赵(01医院解剖视频)90元12、张宗恒神经系统国庆班讲课80元1、人体解剖全书--触诊手法视频40元14、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6课50元满元赠品免费送!赠品如下:北辰手法、杜宁讲解剖、赫长海正骨手法、贾宝田手法、罗金殿手法、燕铁斌、王燮荣整脊、罗禀教授整脊、平乐手法、葡萄牙手法、王氏手法、外国整脊、台湾整脊疗法、国内专家、江明毅、韦理跟腱症、火针疗法、李林点穴疗法、神经系统医学资料、穴位埋线小部分、催乳教程、、古医点穴疗法、黄万香按摩课件、罗有名中医正骨、朱柄成一指禅手法、沈国传颈性眩晕的手法治疗、民族疗法“提博气”、中国日式美式整脊、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腰椎机械力学疗法蔡永裕,杨天鹏理筋手法视频、陈贵斌泰兴古溪针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9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