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股票作手回忆录 >> 股票作手回忆录内容 >> 正文 >> 正文

时间是朋友还是敌人谈大数定律下的行为决策

来源:股票作手回忆录 时间:2021/7/10
北京酒渣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4/8590068.html

有句谚语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时间足够长,很多的事情几乎必然发生。从逻辑上讲,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

最通俗的例子是:扔硬币的次数比较少的时候,某一面出现的概率,偏离50%是很远的。随着抛硬币的次数越来越多,某一面朝上的概率明显地向50%靠近。

大数定律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各自的领域中,有非常多的阐释。除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之外。类似的阐释还有很多:“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上帝从不掷骰子”等等。

如果长期来看,一件事情几乎必然发生。那么在做行为决策的时候,岂不是直接押注正向的大概率事件即可?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大数定律通过分解,由两个因子构成,一个是事件,一个是时间。事件因子,分为正向事件与负向事件,时间因子分为长期因子和短期因子。

我们往往把随着时间推移,正向结果大概率出现的行为,称为时间的朋友。反之,则称为时间的敌人。

做时间的朋友,长期来看有收益,但是短期不一定了。做时间的敌人,长期来看有风险,但是短期同样不一定。

如果长期来看,一个正向事件必然发生。虽然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耕耘一个好的收获。但是正向事件发生的时间过于漫长的话,就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就没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了,这时候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如果长期来看,一个负向事件必然发生。但是发生的时间过于漫长,那么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去做这件事情,这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或者在负向事件发生前,有着巨大的诱惑和利益,这时候如果继续、重复地去做,容易出现“常在河边走,必然湿鞋”的代价。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事件时间周期越短,见效越快,正向收益越高,那么一个人去做这件事情的驱动力就越强。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选择了一个专业、选择一份工作、甚至选择一个伴侣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时间的朋友或者时间的敌人。有的事情,长期来看必然出错,有的事情,长期来看必然出彩。

拿足球球场上的位置来说:

门将,踢的比赛足够多,职业生涯足够长,失误几乎必然出现,不管贡献多少次稳定扑救,但是只要一出现失误,就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失误的视频可能第二天就登上各大网站头条。

前锋,踢的比赛足够多,职业生涯足够长,进球几乎必然出现,不管浪费多少次机会,但是只要抓住机会打进关键进球/精彩进球,就能让人忘记那些平庸的表现,这就是“一球用尽一生的运气”。

门将和前锋,谁是时间的朋友,谁是时间的敌人,一目了然。

我们的生活,总是边做时间的朋友,又做时间的敌人。在某些事上做时间的朋友,在某些事上做时间的敌人。

当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或者时间成为我们的敌人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何做时间的朋友?

关于时间的朋友,有一个广泛传播的段子,那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贝索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长期来看,股票是最好的资产。

巴菲特大部分的钱,都是在50岁以后赚到的。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个策略长期来看有效。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如果拉长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

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价值创造不断产生,社会企业盈利水平长期向上。

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群体,治理结构和盈利水平显然高于社会平均水准。

在上市公司中选择好公司长期持有,盈利水平超过上市公司平均水准。

但是,这跟大部人投资人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这对时间的要求过于高,中间动不动还要经历几次接近腰斩的暴跌,这也就是所谓“市场上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足5%”的原因。

有个经典的数学题是:

阿基米德和国王下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说:我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十六粒米………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就行.问第64个格子中放多少粒米?

答案是:N=2^64=粒。约等于七百三十八亿吨!!!

有个农户看了这个题后,和地主谈工钱,指着面前的围棋盘,说:只要你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依次类推放满棋盘我就不收你工钱了。地主闻后大喜,立马答应了农户。

结果没过几天农民就饿死了,这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如果一个正向结果,长期来看发生的概率非常高,但是时间周期可能特别长,这适合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去做?

答案有以下两种:

(1)凭借着巨大的坚持与忍耐,熬出一片天

正所谓“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最好办法,就是活得比他长”。除了慢慢变富的巴菲特,典型人物还有楚汉时期的刘邦,有《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男主人公——阿里萨。

这种allin一切,通过长期的忍耐来赢一把大的,赢了固然刺激,但是机会成本巨大,这是最大的风险。

有可能苦心积虑一辈子,最后没有熬到正向事件发生的那一天。或者最终赢下了一把大的,却已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在18岁那年喜欢一件裙子,那就一定要在18岁穿上它,否则等到30岁那年,心已经不再是当年。”

(2)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过程

相比于凭借巨大的坚持与忍耐,去熬出一片天。还有一个选择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过程。

首先,这件事情本身长期来看有可能实现满意的结果,而具体到每一天,我们又在享受整个过程,不是苦哈哈地煎熬。哪怕最后没有实现巨大的成功,但是每一天都过得开心。“踢着踢踏舞去上班”,一生致力于投资事业的巴菲特,就是典型。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语句:“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当然,为理想的事业奉献是好的,但是为了更长期地为理想的事业奋斗,最好还是先解决后顾之忧。追求梦想前,先承担起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这至关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有后顾之忧的人,得失心难免过重,其实并不容易单纯地享受过程。

如何做时间的敌人?

在上一章节,我们说了巴菲特的做法是做时间的朋友,但是坏处是变富太慢。

而同样在投资领域,对冲基金从某种意义上来其实是在做时间的敌人。回顾对冲基金的历史,就是一部“暴富”与“爆仓”交替,新人换旧人,幸存者寥寥的历史,穿越牛熊的对冲基金屈指可数,大部分对冲基金的寿命都在3-8年左右,可以说跟中国的中小企业寿命有的一拼。

很多的对冲基金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地赚钱,赚得非常多、非常快,然后在某一天,突然一把亏光。比如:历史上的长期资本管理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今年创下人类最大单日亏损纪录的BillHwang。或者因为策略的失效,即便没有倒闭,业绩也逐渐变得极其平庸、泯然众人。

由于对冲基金往往在短期内过度放大杠杆,在遇到极端的小概率事件时,很容易带来巨额亏损。这被称为“在正面驶来的巨大推土机面前捡硬币”,这也是对冲基金最大的隐患:不管历史业绩看起来如何优秀,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他会不会把你的钱一把亏光。

那么,如果一个负向结果,长期来看发生的概率非常高,但是时间周期可能特别长,这适合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去做?

(1)theNO.1ruleofthegameisstayinthegame

有句话叫“theNO.1ruleofthegameisstayinthegame”。如果投资是一场游戏,只有尽可能长地留在牌桌上,这种游戏才能一直玩下去。

如何让自己持续地留在游戏里?

一个是及时止损的策略

及时止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相比于一把输光,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在小概率事件出现时,对冲基金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抛售,保证自己先活下来。如果事后证明是虚惊一场,再买回来就是了,但是一定不能在这一波里面直接死掉。年3月美股的熔断就是一个典型。而索罗斯更是以手起刀落著称,发现方向不对,哪怕亏再多也会毫不犹豫地反向操作。

还有一个就是全天候策略

全天候策略的声名远扬,得益于桥水公司旗下全天候Beta产品的成功。

桥水公司认为影响经济环境的因素主要是超预期的增长和通胀,因此他们认为全天候策略需要寻找合适的资产以削弱整体组合对宏观经济变化的敏感性。这个策略会运用复杂的配置模型和杠杆来提高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不过Dalio也给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简化版的配置模型。

可以看出来,全天候策略主要目的是资产保值,而不是获取超额利润,比较适合高净值人群。该策略的优势在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适应各种经济环境,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获取市场的平均回报,并且不需要任何主动管理。

不管是通过及时止损的策略,还是通过分散投资的全天候策略,能不能通过这两种方法,长久地活在市场中,依旧是一个疑问。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面对小概率事件的抗打击性,正如哲学家加缪所言:“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2)Onlythedeadhaveseentheendofwar

Onlythedeadhaveseentheendofwar.意思是:“只有死者才看到过战争的结束”。

《股票作手回忆录》利弗莫尔,数次大赚,又数次破产,最后留下一句“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后,在饭店的衣帽间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年4月底,著名深度价值投资者沃克斯从曼哈顿一幢大楼的十层纵身跃下,自杀身亡。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注解了投资领域的“Onlythedeadhaveseentheendofwar”,是非功过只能留与后人评说。

我在此无意评说投资大师的选择,只是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想起不知道哪儿看到过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流浪汉,买了一张彩票中了大奖,他给自己买了一栋豪宅搬了进去,又铺了精美的地毯。在豪宅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流浪汉因为烟头扔在地毯上,点燃了豪宅。外出归来的流浪汉,亲眼目睹了烈火正在熊熊燃烧的豪宅。当邻居上前安慰他时,他说:“只不过烧了一张彩票而已。”

在一些反腐新闻中,我也听过因为巨额贪污被抓的官员的临终遗言,他说:“我这一辈子值了!”

还有的人,趁着时间的敌人期间赚到了第一桶金,迅速金盆洗手,转身就做起了时间的朋友。就好比有的人婚前风流,结婚之后却会说:“我已经找到了美丽的贝壳,我再也不会去海边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永远地留在游戏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落幕之前,华丽转身。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更好的选择是:尽量不要把自己置身于时间的敌人的境地,就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永远也不去那个地方。”

但是,如果命运一定让我们置身于长期来看,一个负面事情几乎必然发生的境地(比如:每个人都必将迎接的死亡),我们除了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并做好承受负面结果的准备,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向死而生”吧。

大卤砸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