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游梦
鼎实导读这段“在野岁月”是丘吉尔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他在议会中除了批评政府提出的印度自治方案,并决定与国大党谈判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此外他还访问美国,拜访美国各界人士和政治领袖。
原著|(英)马丁?吉尔伯特,译者|马昕,鼎实财富(dingshicf)摘编自《丘吉尔传》,长江文艺出版社,特此感谢!
年5月英国再度举行大选,这次选举中丘吉尔本人虽然险胜,但是在全国,保守党和自由党惨败,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工党政府重新执政。
尽管丘吉尔在任时犯过一些错误,受到大量抨击,但他尽了自己的责任,时间过得越久,人们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丘吉尔的错误都是一些“集体错误”,而且在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是难以避免的。而他的个人才干和品格魅力,则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然而谁也没料到,丘吉尔此次离开政府到他下次重新登台将长达10年之久。
当从财政大臣的职位上卸任后,丘吉尔固然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但也有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等妻子身体一痊癒,立即决定和儿子、弟弟及侄子一起到加拿大和美国旅行演讲。他们一行进入美国,受到美国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美国证券巨头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在巴鲁克的陪同下,丘吉尔参观了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还开了一个户头,想在华尔街股市小试牛刀。但忙活了整整一天,几十笔的快速交易,都是只赔不赚。到下午收盘时,丘吉尔已经资不抵债面临破产了。幸亏老谋深算的巴鲁克留了一手,事先吩咐手下悄悄地用丘吉尔的名字另开了一个户头,丘吉尔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这样一来,丘吉尔输多少,另一个“丘吉尔”就赚多少,最后,两个丘吉尔赢亏基本持平。
半个月后,他们返回了英国,以便丘吉尔赶上下院的秋季会议。丘吉尔在议会中批评政府提出的印度自治方案,与支持这一方案的鲍德温分歧越来越大,直至“发生断然的决裂”。年1月27日,丘吉尔写信给鲍德温,宣布退出“影子内阁”。他认为,马上在印度实行自治,将意味着“或者是印度的专制主义……,或者是使残酷内战重新爆发”。他还发表声明说,“甘地主义及其他的所有主张,迟早会被制服,而最终将被粉碎,试图用猫肉来喂老虎是不会使其心满意足的”。
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几乎是同时开始的。在工党执政期间,英国的财政收入逐年减少,而失业人员及其需要的救济则逐渐增加。面对迅速恶化的国内经济形势,英国需要一个多党联合政府,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实施一些不受欢迎的经济举措共度时艰。国王在同保守党和自由党领导人进行磋商后,“委托麦克唐纳先生组织一个超党派的举国一致内阁”。
早在工党政府辞职之前的7月中,丘吉尔鉴于形势就曾提出成立联合政府。他分别与劳埃德·乔治和麦克唐纳讨论过此事,但当时未得出明确结论。然而新联合政府成立后,丘吉尔却未能被邀请入阁,他不得不在下院中回到过道后面,成为“后排议员”。尽管他后来表白说:“我在国家紧张关头被断然抛弃,并不使我感到愤懑,更说不上伤心。”但是毋庸置疑,这显然是丘吉尔感到灰暗的一段时光。
在新的大选中,丘吉尔在自己的选区战胜了自由党和工党的对手,以高票数当选。由于工党地位的削弱,尽管麦克唐纳保留了首相地位,实权其实操在保守党领袖、副首相鲍德温手里。到年5月,年老体衰的麦克唐纳退休后,鲍德温就顺理成章地继任了首相职务。
无论是麦克唐纳还是鲍德温担任首相,他们都不愿让丘吉尔成为自己的同僚。丘吉尔很有些瞧不起麦克唐纳,他不仅不留情面地在下院攻击工党的政策,甚至到了对首相本人尖酸刻薄的地步。麦克唐纳固然在政治上没有骨气且优柔寡断,但他对于丘吉尔说出的刻薄话也决不会轻易宽恕。至于鲍德温,对于丘吉尔的争强好胜甚至喧宾夺主仍然记忆犹新,曾私下对朋友们说过,丘吉尔难以与人共事,会在政府中产生消极作用,假如他再有机会组阁,就不会再考虑吸收丘吉尔。
年6月7日,鲍德温第三次出任首相。他对内阁只作了小规模的调整,仍然没有考虑给丘吉尔安排任何职位。看来这位首相再也不愿意让难于对付的丘吉尔闹得内阁不得安宁。此时已满60岁的丘吉尔似乎很难重返政府中去了。
丘吉尔如何度过政治生涯的低潮期?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