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股票作手回忆录 >> 股票作手回忆录内容 >> 正文 >> 正文

我开始炒股了

来源:股票作手回忆录 时间:2021/2/26

《大空头》

投资心得1:敬畏市场与人性

1

年10月13日,我开通了自己的证券账号,进入股市。

买卖股票的想法,其实一直都有。最早萌芽,是在念大学时。我听老师说,我们文学院,有个老师,炒股从来没有输过,出入都开奔驰。我心想,好家伙,文人炒股,这头脑厉害啊。我搓了搓手,心想哪天也得试试,看看自己究竟算不算个聪明人。

但后来,因为身边没有炒股的人,所以就不了了之。但今年十月以来,成都的好哥们,每天都在我扒开我耳朵,说:“资本市场又给我送钱了!”“股票大涨,今天吃肉!”我心想,这炒股,看起来,低买高卖,好像不太难嘛。于是,我也准备试一试。

但我有个习惯,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做一些自己的小调查,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然后我就去知乎,大概看了四五篇炒股的心得体会。发现,这个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简单,假如贸然进入,99%会变成一颗绿油油、水嫩嫩的韭菜,被人收割。

于是,我冷静了一下,找来《股票作手回忆录》《成功投资》等书,准备先大概了解下前辈的经验。

2

读完这两本书,我的收获很多。技术层面且不说,最主要的,是知道了在股市之中,要面临人性的斗争。

股价涨跌有理由,买入卖出时间,也有规律可循。但在面对股票上涨的诱惑时,能否做到心如止水,坚守自己的交易纪律果断止盈;能否在股票下跌时,面对亏损面不改色,冷静总结原因而不长吁短叹,则需要我不断去驾驭自己的人性,战胜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

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我必须要进入股市了。因为作为一个立志写作的人,我必须要去触摸人性中最幽深的东西,因为只有自己对它们足够熟悉,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当然,考虑到股票的收益率,远比余额宝多很多,我更决定不给马云增添一丢丢他那没有碰过的东西了。

我不是赌徒,所以炒股的钱都是闲钱,哪怕全部亏损,也不会影响我吃草。在我看来,以为自己是巴菲特,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一个只有“天选之子”才可能成真的美梦上面,是不靠谱的。

暴富和赚快钱,并不是我的打算。

我把股市看成一场聪明人和傻子博弈的智力游戏,看成了解这个经济社会运作内容和规律的窗口;最后,才看做一种财富积累的手段。

赌场的生意火爆,但赚钱的从来都是少数;股市里能赢的人,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送钱的韭菜。

3

经历了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的试水,几次交易之后,我目前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20%。这个收益率不能算高,但也不能算低,今年估计就这样了,我阿祖准备收手了。据这家证券公司的统计,我已经战胜了同资产段位98%的股民了。由此可见,股市韭菜有多少。所以,不是兴趣爱好,或者像我一样能够坚持学习,并且心态良好,把它当智力游戏的人,请不要炒股。你赚不到钱的。

但我不会骄傲,因我知道自己才刚刚入门,只能说运气比较好,假如不虚心继续学习,这赚到手的认知以外的钱,就会被我凭实力亏掉。

股市两个月,我经历了由亏到盈的过程,让我懂得了“敬畏”二字:敬畏市场,敬畏人性。

最开始时,我买什么股票,什么股票开始涨,让我有一种“我是股神”的错觉。但很快,不知道及时停止盈利的我,涨的股票转为跌,并且一挫不振,磨掉了我的耐心。但等到我刚刚抛出时,股价又开始上涨。好家伙,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韭菜。

不过,就在这时,我意识到彼得·林奇那几句话的价值:

赚钱的交易不会让你成长,它只会拖你的后腿,你必须从失败和犯错中获得经验。经验必须用金钱来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经验是昂贵的”的原因。

当我耐下心,继续思索我这几笔失败的交易后,我发现我是输在了选股上。我不仅没有仔细阅读所选股票公司最近几年的年报,更没有观察最近半年乃至一年该公司的股票交易量、交易价格、波动情况,更不懂得如何去分析一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潜能,只是凭着直觉和灵感去交易。

我把这种盲目交易,称为“韭菜交易法”。假如我们在淘宝选购一款洗发水,都要货比三家;那么为什么在选择股票时,却那么轻松惬意,不做任何调查就敢把筹码都压到它的身上呢。

4

我决定拒绝韭菜交易,于是在电梯里,对着广告屏幕,拿出手机,拨打了“分众传媒”这家上市公司的招商电话。这是彼得·林奇在《成功投资》中教给我的:从你的身边开始挑选股票,并且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它们的盈利模式和成长空间。

“噢,每天15秒的广告,播放60次,一周是一百四十四万是吧?5秒的,是四十四万一周对吧?好的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

我曾经在一次商业活动中,见过电梯广告龙头“分众传媒”的死对手“新潮传媒”的市场部负责人,他在谈及后疫情时期品牌在招商广告上的投入不断增长时,我就留了个神,每次都会在坐电梯时,观察有哪些企业在投放电梯广告。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只有长期盈利的企业,才会选择长期的广告投放。假如你都惨兮兮地给员工发不了工资了,那肯定不会打肿脸去投广告对吧。

当我观察到京东、饿了么、天猫这样的企业,都在和分众合作时;观察到股价已经翻倍的洋河股份的梦之蓝M6+,从今年三月我回上海工作时,每天都在洗脑我的时候,我觉得买分众传媒的股票,买与之相关的股票,一定不会错。

等到我再仔细去搜索对它商业模式的分析后,我发现分众电梯广告的盈利模式,居然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都没有几家时,我就在这稀缺性之中,感受到了企业的成长价值。然后就是看市盈,看macd,看K线,看年报,看融资融券……总之各种新手笨拙的分析操作。

当然,如果去搜索介绍分众传媒这支股票的文章,在技术层面,会有很多分析。虽然我最近这几个月也是做短线(短期内快速买卖)操作,但是我觉得我还是要做价值投资,才能够把收益稳定下来,同时拿出更多的精力,去阅读和思索。最终,分众在短短一个月内,帮助我赚了7%的收益。并且,是已经成功变现,落到口袋里的7%。

5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选择了分众以后,我还买了另外一只股票,并且深刻意识到巴菲特的那两句话的真实含义: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这支股票在我买入后,疯狂下跌。但我并没有像个韭菜一样,立刻抛出止损。反而在冷静观察后,发现它在极低价格的时候,还有非常大的交易量,并且没有任何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负面的、官方的消息传出。

我这两个月炒股的嗅觉告诉我,说不定,这是有人在故意拉低股票价格,准备甩走韭菜,然后极速拉升价格,高价卖出获利。于是,在别人为了止损,恐慌抛出时,我贪婪了。我分别三次用极低的价格买入,把我手中股票的成本拉低,静待它股价攀升的那天到来。

时间,是投资者的朋友,同样也是我这样投机者的。

果然,等了大概一两周,这只股票的价格不断上涨。终于,它超过了我的成本,我开始盈利。当它帮助我涨了6%以后,我预测这绝不会是高位,因为人性中的贪婪,会迫使人们继续买进,哄抬股价。

果然,接下来的一天,这只股票一飞冲天,涨了9%多,几乎要上涨到当日最高价。这个时候,我知道该卖出了,因为它并不存在任何可以支撑它这么高价位的内在价值,一切,都只是泡沫而已。别人贪婪我恐惧。最终,我把它卖出,获利16%。

卖出次日,股价继续攀升,但我冷眼旁观,不为所动,丝毫不后悔退场过早。接下来的一天、两天,周末休市,股价在波动,但依然维持上涨趋势,我心想,快了,泡沫离破碎不远了。果然,昨天(周一)交易日一看,股价已经开始下跌。今天再看,股价继续下跌,仅今天一天,就跌了近7%。

然而,它的成交量依然很大,股民们对它的热情,依然很高。但我最不缺的就是耐心,等到它的价格,符合我可以入手的价位时,我会把它买进,同时耐心等待,它再次被炒作起来的那天。

别人恐惧我贪婪。

6

接下来,我会不定期更新我在股市中的心得体会。我发现做学问与炒股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要前期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做出判断,确定结论,指导行动。炒股让我更加冷静、理性。

不同的是,学问研究的刺激性,远不如股市。我想,我们学校的那位老师,在股市中获得的乐趣,恐怕不亚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亚于发现一字一句的古义,不亚于发现红楼梦里人们的生活背后的隐秘图景。

毕竟,求知无非在满足好奇心,写论文是对自己智力的一种认可。炒股,也是。

思适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6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