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六月今周刊別冊:經典投資著作台股教戰
「股票做手回憶錄」記錄著傳奇人物杰西?李佛摩關鍵點研判一生投資經歷,這本書筆者大概二十幾年前曾經讀過,讓我深深體會利用股市賺取被動收入,投資除了兢兢業業真的要好好做功課!這位出身農家的投資天才歷經多次破產,卻奮戰不懈,記錄他的經歷還有一本在年出版的《股票作手杰西?李佛摩股票操盤術》。大眾關注的是他的投資方法論。這本書簡而言之就兩個要旨:第一“由上而下操盤法”,其次就是“關鍵點操作”。由上而下的方法,有四個因素:市場、類股板塊、協力車操盤術、實際操作個股。第二關鍵點研判。
〈上而下操盤法〉
上而下操盤法,用白話點的講法就是執行交易前對指數先確認方向,接著注意類股板塊,找出相對應大盤強勢的領導類股,往往就是主流股。協力車的意思當你選擇類股裡面的個股,必須與同族群連動,同時與該類股的龍頭股連動,你可以選擇龍頭外的前幾名股票,甚至勇敢的追逐龍頭股,而不是去找沒漲的補漲股。當然事前我們必須先找出股市脈動的源頭,因為第一個你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大盤的方向,大盤是由所有投資人的心理所組成。換句話說,我們常常會換一個錯誤就是預測,而往往大盤目前處於什麼階段卻被忽略,所以他說認清和瞭解市場整體的表現,以及大盤如何影響大部分的股票,而不是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嚴謹的分析現階段市場的心態,以及大部分主流類股的波動,顯得相當重要。因為李佛摩也犯了大眾都會犯的錯誤,就是太早獲利了結的毛病。大盤能夠上漲或者大盤下跌,一定有一些強勢的類股帶動,或者弱勢類股的連續下挫,所以要勇敢的追隨主流股。他的名言是這麼說:「專心研究當前表現最突出的股票,假如你無法從表現領先的熱門股賺到錢,你就別想從整個股市裡賺到錢。」
我們要如何學習杰西?李佛摩持續追蹤類股(板塊)的變動,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持續記錄。怎麼記錄?過去筆者會把做一個穿孔且可整理的表格,並且用資料夾把這些報表依日期排序。這個表格除了當日的加權指數與櫃檯指數收盤價(與漲跌點數與百分比),當日成交量外,最重要的是類股的強弱。例如把當日前五大上漲的類股記錄,也記錄著相對弱勢的五大類股。接著就要找出強勢類股中,上漲股的排名,順便對照著K線,並以季線為波段的參考,例如個股旁邊備註多或空,細緻點甚至可以符號標明是月線上或下。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強勢類股中,最強的前幾名股票究竟是跌深的股票在漲,還是多頭的股票續漲。這個觀察其實滿重要,如果這個類股是由跌深股帶動,這些跌深股的續航力道如何?如果這個類股漲勢前幾名是多頭的形態,並且是龍頭股帶動,龍頭股能否續強,不但關係這個類強弱,甚至也會影響到大盤的主流股是否出現換手。
這種強弱類股的紀錄,便可以讓我們掌握到主流股攻擊是否持續,或是某日休兵回檔,並且因為記錄著當日強勢股,主流股休息時,究竟是那些類股族群轉強,這些類股能否形成資金的換手成功,或是只是演出一日行情。因為記憶力是有限,或者過了一兩周後,我們已經忘記前兩周哪些類股曾經發動過。尤其整理一段時間,例如中段整理至少兩個月以上的類股忽然發動,當這個類股發動時機,並非從底部就一次性連續三天以上的滾量上攻,讓大家都印象深刻;往往攻兩天後便回檔先整理,量縮整理三天後才再度出量攻擊。假設我們沒有記錄前幾日這些剛剛轉強類股,可能因為忘記了就失去的底部轉強發動的時機。主流能否延續?別的類股換手是否成功?或是類股輪動?還是輪動快速的資金亂竄。這種資金在類股之間的流動,就是類股結構的意義。否則多的是看對大盤選錯個股,大盤上漲你選的個股卻下跌,相信也不可能獲利。尤其人性的缺陷,總是不敢追強勢股,反而會去找底部的股票,未能跟上主流的腳步。除了每天收盤用功的去觀察並記錄主流類股與龍頭股、當日強勢類股與弱勢類股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讓你更貼近主流呢!
類股的結構牽涉到經濟因素與位置,甚至產業的週期性變化,所以我們才會把塑化、鋼鐵、水泥、煤炭等類股稱為週期性產業。甚至有些類股會展現季節性型態。例如塑化、水泥股很容易在前年出現加溫,直至次年農曆年過後。電子股往往在第三、四季是旺季,第一季業績開始逐漸下滑。李佛摩認為投資人應該要瞭解經濟周期如何影響行業,以及它們的周期如何影響個股的價格。並且他發現股市通常會預先反映季節性活動。因此,事先研判幾個月後的產業狀況很重要。可見李佛摩在股市崛起絕非偶然,他是多麼用功,注重類股與產業週期的變化。談到"位置"就是技術面的問題。例如大盤在下跌的過程,假設跌破季線出現多頭疑慮,那麼最有效的脫底方法,一定動用權值股,因為權值股對大盤權重貢獻最高,這才是王道也往往是政府護盤的手法。但是總不能每次有危機就要拉臺塑、中華電、台積電、鴻海、大立光、富邦金、國泰金等這些權值股。墊檔演出還行,但這種連續拉抬權值股的缺點是短期撐盤有效但卻會失去人氣。以今年春節前,美股大跌後市場風格快速切換,國內法人操作的方向,會從預期的成長股轉向風險性低的價值投資,加上春節的假期很難預估美股在這段時間究竟是反彈還是繼續崩跌。於是前期相對較強勢晶圓、3D感測等個股就受到壓抑,反而傳產的塑化隨著油價推升,出現轉強並於3月創新高。業績較佳相對於電子本益比較低的工具機與百貨就受到青睞。低基期的生技、紡織也紛紛補漲。
往往市場趨勢偏向不確定性增加,緊接著大盤的反彈力道,都會影響到法人機構對選股的趨向性,也就是說風險的考量是重要的因素。風險的考量除了技術面,還往往與經濟因素相關,例如法人對今年經濟成長力道看的沒那麼強勁,央行升息的壓力不大,則流動性資金會偏寬鬆,選股時會相對注重對成長性的類股,而往往所謂的成長股本益比都不低。反之,如果經濟成長力道強勁,為了壓抑通貨膨脹,往往央行升息流動性偏向趨緊,那麼就會注重價值型投資方向,也就是只要績優股穩定成長沒有疑慮,就會比較注重本益比不高的績優股。就心理面而言,大盤如果反彈的結構還沒走出明確的方向時,類股的輪動速度就會比較快。因此在操作策略上,就要比較留意避免追高殺低的操作。假設大盤的走勢多頭維持月線之上,短線並沒有拉回的疑慮時,往往主流股都能夠持續強勢。如果大盤處於底部震盪的階段,暫時沒有破底的疑慮,但是季線也還沒有明顯走揚,例如五月的加權指數季線走平,產業趨勢比較明朗的類股往往就形成一支獨秀的走勢,例如漲價與缺貨題材一直延續到年中上無疑慮的被動元件(如圖華新科tw),就會變成資金追逐的目標。
謝嚴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