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幸福树 >> 幸福树种植 >> 正文 >> 正文

燕云台原著不懂珍惜与满足的蒲哥和啜里

来源:幸福树 时间:2024/4/12

在《燕云台》里面,除了安只,最讨人厌的女人无疑就是蒲哥和啜里。她们两个本是耶律贤父亲的小妃,一生无所出,因为养大了几个公主,很受耶律贤的尊重。在耶律贤继位后,不仅把她们尊为太妃,还给了她们很大的优待,让她们安享晚年。

但是这两位却是像安只一样不识好歹的,虽然没有像安只那样“心比天高”,但贪得无厌的程度却也仅次于她。

一般来讲,成了太妃的女人,都是会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后宫里过生活的。因为大家都明白时过境迁的道理,不管你曾经多么得宠,或者多么风光,属于你的繁华都已经过去了,眼下的你不应该再去苛求太多,求得一份衣食无忧的安稳才是上策。

可是蒲哥和啜里呢?不仅跑到燕燕面前充当长辈和过来人,对他们夫妻的相处指手画脚,还撺掇着喜哥小妃兴风作浪,一次次给燕燕添堵。我就想不明白了,她们图什么呢?

如果说她们觉得燕燕是个难相处和难操控的人,给不了她们太多的好处,那难道换成喜哥得势,就能处处听她们的不成?更何况,燕燕本身对她们也已经足够宽容和忍让了。

萧燕燕刚嫁给耶律贤那会儿,蒲哥和啜里就总是借口去照顾孕妇而变着法儿地跟她要东西,燕燕自小富贵,不太看重财物,每每打开盛放自己嫁妆的库房让她们挑选,这两位太妃每次都双手满满的还不忘说那是先后允诺了要给她们的物品,这些,燕燕从来都没计较过。

在《燕云台》的原著里,写到燕燕谈起两位太妃贪财时曾说过这样的话:

不过是贪点小利,人也不算坏。当日穆宗时,她们与主上兄妹三人,算得相依为命,对主上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不过是贪财罢了,那就给她们吧。

按照燕燕的性格,如果两位太妃少些搬弄是非、兴风作浪,她们真的是可以实现求财得财的。甚至可以仗着养大了公主的功劳,得到一份长辈的尊贵和荣宠。

可人最忌讳的就是不懂珍惜与满足。

得到了安稳,便想要富贵。得到了富贵,又想要权势。如此以来,就很容易迷失了自己,越了界限。

蒲哥和啜里就是这种不懂珍惜与满足的人。她们尝到了一点甜头,又想要更多的甜头,还想把这份甜头长久地保持下去。她们不仅趁着燕燕怀孕想借机扶持喜哥,甚至还想在自己家族里寻找合适的女子送进宫来,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人难免都有私心,适当的私心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正是因为这样,即使蒲哥和啜里已经表现出了贪得无厌的苗头,也并未得到耶律贤和燕燕的太过在意和追究。可人的这种贪欲一旦被纵容,就往往容易得寸进尺、不知天高地厚,到最后犯下大错。

在萧思温去世后,耶律贤为了不让燕燕因伤心而影响胎儿,刻意将事情瞒着她。可是蒲哥和啜里却在喜哥的挑唆下,故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燕燕,从而惹得耶律贤大怒,下令让她们在偏殿静养,不得再到主殿。

明智的人,在遭遇挫折与变故时,会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从中吸取教训。而愚蠢的人,只会想着借助旁门左道翻身,甚至把自己的遭遇全部归咎于他人,怀恨在心。前一种人,历经坎坷之后终会柳暗花明,而后一种人,极有可能堕入深渊,无法自拔。

因为人这一生,不太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不从自身去找原因,积攒力量,那么当你再次面临机遇时,你依旧无法抓住,甚至只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只有真正立足自身的能力,不去过度苛求,也不去怨天尤人的人,才会有圆满的结局。

蒲哥和啜里这两个人,即便被禁足,也从未反省过自身。而是当燕燕的孩子诞生,借助这个机会重新能够自由走出偏殿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兴风作浪。她们被太平王盯上,加害燕燕的孩子,表面看是因为有把柄,实际上不过是她们这种不知足的性格导致的。

试想,如果她们没有这种贪得无厌之心,不是想方设法插手耶律贤夫妻之事,而是安于偏殿享受晚年,那么她们对太平王来说根本是毫无用处的,太平王也根本不必大费周章去选择她们。所以,她们的结局一个仓促被杀,另一个抱憾而终,真的是不值得同情的。

不懂珍惜与满足,真的是人生中大部分烦恼与悲剧的根源。

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这种贪婪之心看作是追求,认为珍惜与满足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事实上,任何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想要的都抓在手里。追求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才算合理,心比天高,贪得无厌,都算不上追求,只能叫野心。

野心这种东西,一旦存在了,便很难消失。在《燕云台》里面,安只是这样,乌骨里和喜隐是这样,蒲哥和啜里也是这样。事实上,如果他们能够面对现实,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做适合做的事,他们都可以活得比大部分人更好。

可他们偏偏选择这样的一条不归路,到最后落得个凄惨的结局。

可见,学会珍惜与满足,这是多么重要且必要的一件事。

当然,让你懂得珍惜与满足,并不是叫你不去进取,不去努力,只守着眼前得过且过。而是说,你要充分估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不违背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前提下选择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不要心比天高,不停地去索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地衡量自己,懂得珍惜和满足于自己的努力所得,不过分苛求超出自己能力太远的东西,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智慧与生存哲学。那些贪得无厌,索取无度的人,终将自食其果。

作者简介:孤独的幸福树,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1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