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坚固。”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我开通了喜马拉雅,可以连续地听音频,搜索villike就行。
开始正文前,如果您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前几天买了腾讯,发了这篇文章(我今年第8次买股票)。
我知道,有些读者在等我的腾讯分析文章,我已经在准备了,最近就会和读者们见面,你们记得按照本文最后的蓝色字操作。
本文是我对《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集中投资策略》这本书,阅读感受的第二篇。
在上一篇中(投资黑暗中,一盏明灯),我提到:
“关于巴菲特,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老先生,至今没有写过一本系统的、介绍他自己投资体系的书。有时候我想,也许巴菲特,是有意留下这个缺憾的。价值投资,虽然有一些概念是共通的,但是,我认为,价值投资,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投资体系,是完全一样的,就像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虽然出于各种原因,巴菲特自己没有写书,但他愿意让别人,写关于他投资体系的书,不光允许别人写,他还会认真地,去校对书中提出的观点。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书,也算是对他投资体系的“临摹”。《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集中投资策略》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下面这本书。(声明:通过上面链接购买的话,我会有一点佣金,但很少,这是读者的知情权。)书的作者是罗伯特·哈格斯特朗(RobertG.Hagstrom),跟巴菲特私人关系很好,在写书方面,很受巴菲特的喜欢。所以,他在写这些书的过程中,可以跟巴菲特有很多交流,他写的书,不能说%是巴菲特的原意,80%是肯定没问题的。”以下蓝字部分,是原书的摘录,黑字部分,是我的阅读感受。
集中投资的想法非常简单,然而,她建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基础上,如果我们将这个想法,举起来对着阳光,仔细端详她的每一个侧面,会在明亮清晰的表面下,找到深度、实质和坚实的思考。
读者们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
如果一个人投资做得不错,你问他一些问题,他能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他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如果他的回答,前后是连贯一致的,而且“听起来就有道理”。
那这个人,十有八九,过去投资做得好,靠的是实力。
这就是我之前,跟读者们说过的:
在股市中,要想赚钱、至少不要亏很多钱,最关键的,就是:
要有一套逻辑自洽、且被过去证明有效的体系。
这个体系,一定要是全面完善,以及逻辑自洽的。
全面完善,指的是投资的方方面面,都要有自己的应对之道。
大到怎么看待经济波动对股票的影响、中到大盘接下来怎么走、小到我什么时候买入卖出。
这里,只是举了非常大的几个例子,事实上,投资往小了说,涉及到诸多细节,往大了说,涉及到你的人生哲学。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虚,怎么还扯到“人生哲学”了?
实际上,投资拼到最后,我认为,拼的就是“你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
我举例给读者们感受一下:
如果你认为,你只是个普通人,那你在投资策略上,就会足够保守;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股神的料,那十有八九,50倍以上市盈率也可以买。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那你大概率会专注于一些,相对可预测的东西;
如果你认为,这世界遵循可知的物理法则,那建模预测股价,就是你最合逻辑的选择。
这一部分,说的是“全面完善”,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逻辑自洽”。
逻辑自洽是什么意思?我再举个例子。
比如,你买了一家公司,股价涨了,你说:
“股价进入了上行趋势,这时候,应该持股不动。”
过了一段时间,股价跌了,你说:
“做投资,要看得长远,价值投资(死扛着不卖)才是正途。”
根据股价和盈亏情况,描(xian)述(xiang)自己的投资理念,这就是没有实现逻辑自洽。
有了这个全面完善和逻辑自洽的投资体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大量的阅读、思考、实践。
在此基础上,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直到你对所有别人提出的问题,都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但我要提醒各位,对于投资,没有标准的完美答案。
因为,如果真有的话,也就没必要我们自己去想了,直接搬出标准答案就好了。
时刻记得,投资是一场修行,而我们,永远都在路上。
基金管理人秉承的基本原则是:今天就买入预计很快可以抛出获利的股票,不管它是什么股票……这种逻辑的致命缺陷在于: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进一步动摇这个理论基础的,是高频交易带来的成本。
读者们可能会觉得:
一个基金经理,如果可以忍受一时的业绩不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等到业绩好起来,后面不就越来越好做吗?
理论上,是这样的,我过去很困惑这个问题,后来我想通了。
你们想想,你们买基金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
顺便说一下,我不买基金的,指数基金也不买,想知道原因的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1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