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
人判断事物的好坏,都需要一把尺子。一个价格,是高还是低,也需要用另一个价格来对比。
比如买一件衣服,昨天价格是元,今天是元,人们就觉得今天很便宜,却不知道这件衣服可能只值50元。很多销售会利用人性这一弱点,先报个高价,让你慢慢还,还给你折扣,送点小礼品,让消费者有占便宜的错觉。
股价也一样,当股价创一年新高,人们就觉得这是高价,总想着要卖。
其实,投资要想获利,靠的不是买入价比过去的价格低,而是未来的价格比买入价高。去年10元的股票,今年只有1元,并不是真正的便宜。只有以1元买入,未来能以2元卖出,那才叫便宜。
所谓高低,是与未来对比,绝不是与过去的股价对比。遗憾的是,大多数交易者都喜欢同历史比较而得出高低的结论。在他们看来,只有买的比历史低,才有安全感。这是散户最重要的心理误区。
未来是否会比现在的价格高呢?
我也不知道。所以,在我眼中,没有高低,只有跟随趋势。只要上涨还在继续,那么多高都不嫌高;只要下跌还在继续,那么多低都不嫌低。
客观
你与人交谈,当你说的话,对方内心认同时,他会轻松愉悦;当你说的话,对方内心不认同时,他会轻蔑一笑;当你说的话,让对方觉得很有道理,但又有悖于他的信仰体系时,他会表现得很烦躁,甚至暴跳如雷。
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客观。我们只能看到那些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对那些有悖于固有信仰的东西,我们本能的会排斥。
比如有些人读了几本书,沉迷于某个股市预测理论,虽然也没赚到钱,但如果你说他那套不行,他立马就会跳起来,根本不会听你说任何理由。对这种人,我都会离得远远的,实在不行,就说,你这套也许可以,只是我不会。
在投资操作上,就更是如此。人一旦有了仓位后,就有了立场,想客观真的很难。
比如有人买入后,有点利润就想卖出,他不会说这是人性本能作祟,而是会把“落袋为安”,“少赚也是赚”,“不要贪婪”、“指标超买”、“积少成多”、“到阻力位”等等一系列名言作为卖出的借口。但如果他买入后,股价遭遇大幅下跌,他又会把“价值投资”搬出来,说要长期持有。
赚一点就跑,亏了就长期拿着,绝不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说的长期持有,更应该是长期持有盈利的股票,让利润奔跑,而不是持有亏损的股票,喝价投的鸡汤。
踏空
最近,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踏空了怎么办?
当股价在底部时,你不敢买,总觉得还会跌得更低;当股价涨上来后,你还是不敢买,总担心随时可能大跌。
我想说,没有什么决定是没有代价的。最难做出的决定,都是那些得到一些,又失去一些的决定。不过,世界上有不是这般的决定吗?想明白了,也就不会左右为难。无非是要得到什么,就要舍弃点什么。
生活的残酷之处莫过于此,你选择了一种生活,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你真正爱上一个人,就无法同时爱别人。
如果我现在踏空了,肯定会果断先建立底仓,踏空牛市是我不能忍受的风险。至于可能的大跌,设个止损就行了。止损,是上车的门票。牛市这辆车,谁想上来,都要付出点代价。我们当初底部买入时,不也是付出了代价吗?当时那么多利空,谁不是试错过来的呢?
不管你怎么决定,都要知道,你得到的一切,不过是付出代价换来的。
新人
周末重读《红楼梦》,感慨颇多,摘取其中一段送给新入市的股民: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
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石道:“自然,自然。”
以上这段对话,像极了很多人听说牛市来了,急忙想入市的情形。他们先说不想错过这大牛市,然后又说自己一直很喜欢投资,最后说看你水平和人品都不错,推荐几只大牛股吧.....
对此,我想说的也一样:牛市人人都赚钱,但最终能把钱带走的很少。大的资金回撤,一定是在快速获利之后。正如上文说的“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当大牛市真正到来,你如何才能做到把赚来的钱安全带离股市?能想明白这点,那么你发财是迟早的事;想不明白这点,现在赚再多也是枉然,以后还得亏回去。
尤其是上一轮牛市中,曾经暴富最后又巨亏的投资者,真该好好想想了。这一次,你有信心能全身而退吗?
多数人亏损定律
如果说股市有什么规律的话,最本质的应该是多数人会亏损。所以,与其请教别人怎么赚钱,不如看他们是怎么亏损的,毕竟大多数人都会亏。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大多数人,看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如果你想的做的和他们一样,你的结果也就是和他们一样。
大多数人的投资行为,有何共性特点呢?
第一点,截断盈利,赚一点就落袋,让亏损奔跑。
假如有位投资者,在10元买入了某股票,一个月后该股票涨到11元,很可能70位投资者就会选择落袋为安。但如果该股票一个月后跌到9元,可能卖出的只有30位。
这也是牛市成交量不断放大,而熊市成交量持续低迷的原因。牛市时,大家赚一点就跑,然后又去买其他股票,交易热情高,恨不得十分钟看一次账户;熊市时,大家对亏损的不断增加无动于衷,都幻想着反弹后落袋为安,最后不得不卧倒装死,股票账户密码都忘了,成交量肯定没多少。
结果是,大多数人永远是在多次小赚,最后一次大亏。
第二点,卖强留弱。
很多人账户里,一堆弱势股,并不是他们真有本事总选到差股票,而是他通过不断地过滤,不断地卖强留弱,最后手里只留下了一堆差股票。
比如买了10只股票,有6只是大牛股,4只垃圾股,大众总是在6只大牛股上赚20%就落袋为安了,然后把赚的钱慢慢加仓到4只垃圾股上,企图摊低成本,最后重仓套牢。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买到大牛股,也不可能一下子全买到垃圾股,最终持仓是牛股还是垃圾股,就看怎么调仓了。
比如看好某个行业,但不知道哪个股票是行业龙头,那就把可能的几个都买点,最终谁走得最强,谁就是龙头,然后卖出弱的,全部买那个强的。
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通常都是80%的股票弱于指数,而20%的股票大大强于指数。
大大强于指数的股票,无论在信念上、还是在本能上,都是股民不敢买入的。甚至在你没有意识到大盘底部已经形成时,好的股票早已大步向前飙升起来了。
以上两点,就是我观察到的大众投资行为特点,如果你不能克服,最后的结果跟大众不会有什么差别。
时间
《反脆弱》一书中有个观点非常有趣: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的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寿命。
比如《老子》流传了两千年,那么它可能再继续流传两千年;《股票作手回忆录》流传了近百年,那么它可能继续流传近百年;某些网红畅销书只流行一两年,也可能就再流传个一两年。
再比如人类存在有万年,而蟑螂已经存在4亿年。如果说人类灭绝了,而蟑螂还依然存在,我一点也不会感到意外。
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对投资的思考,也是如此。我最喜欢思考和探究的,就是最本质的规律,因为它不易被改变。
曾有人问我,像茅台格力这样的大牛股有什么共性?
我的答案很简单,它们都会先创出历史新高,然后才开始十倍百倍的上涨之路。这就是我喜欢历史新高股票的原因,不是所有的历史新高都会变成大牛股,但大牛股一定会先创历史新高。
再比如,创业板注册制推出后,实行20%涨跌幅,然后慢慢所有股票应该都会取消涨跌幅限制。既然涨跌幅限制要取消,未来T+0就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是T+1,那么上午买只股票,下午出现暴跌20%,想止损都出不来,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损。取消涨跌幅限制,与T+0是配套的。
如果涨跌幅限制取消,打板族那套技术肯定是要过时的,他们又要去学习新的技术。而趋势跟踪或价值投资这些经过长期时间检验的方法,则不会受涨跌幅政策的影响。
多说一句,T+0是大势所趋,对券商股是一个潜在的长期利好。
人类
进化论说,人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演化而来。这个演化过程非常缓慢,古猿足足演化了几千万年,才一点点变成了人类现在的样子。
虽说人也是动物,但我们很少真的拿自己当动物看待,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智慧,有思想,有情感......
有个很有趣的问题是:既然古猿演化的过程非常缓慢,那么古猿到底演化到哪一步,才算彻底告别了动物身份,变成了“高级”的人类呢?
如果把漫长演化过程的化石都找来,哪些化石是人,哪些化石是古猿?中间的模糊地带该怎么分清?
人类学家发现了个很有用的指标:使用火。
首先,火很有用,可以取暖,可以烹饪,可以给食物消毒,可以驱赶野兽。哪怕是今天,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也离不开火,可以说,没有火,就没有人类文明。
再者,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不会用火,而且都怕火。一场森林大火,可以烧死无数动物,所以动物看到火本能的就想逃跑。唯有人类,是会用火,可以驾驭火的动物。
所以,在人类学家看来,当古猿开始会用火时,就说明他们的智力超过了地球上所有的其他动物,自此才有资格被称为“人类”了。
新手与老手
市场的本质是什么?是波动,是循环。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是健忘,贪婪和恐惧。
对新手来说,明白人性已属不易,能够回避人性弱点更是难上加难。而老手,不但深谙人性,也能回避人性的弱点,而且还能反过来利用人性来制定策略。
牛市的产生,是大众对利润的贪婪和踏空的恐惧,双重推动起来的。趋势跟踪策略,就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没有人性,也就没有趋势。
话说,投资老手也是从新手一步步走过来的,那么新手走到哪一步,才能被称为老手呢?
我很难找出一个指标,可以把新手和老手完美区分开。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和身边新手的思维和操作逻辑没多大差别时,你肯定还不是老手。
毕竟,最终大多数人都要亏损的,这是铁律。
聊聊基因
1、身体中的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各种生理特征。
2、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3、大自然特别残酷,大部分基因都会在自然竞争中被淘汰,都没能找到可遗传的下一代。只有特别有利于生存、遗传的基因,才能被保留下来。
我们的很多本能,都能从基因源代码上找到原因。
比如亲情。天底下,对我们最好的人是父母,只有父母愿意无条件为子女付出一切。遇到危险时,很多父母甚至会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子女。
为什么父母之爱如此伟大?
自古以来,婴儿都很脆弱,要不是父母的呵护备至,绝大多数婴儿都无法长大成人。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拥有更多父母之爱的基因,才会被传递下来。
父母之爱越多,父母基因传递下来的可能性越大,慢慢就形成了本能。曾经可能也有不那么爱子女的父母,但他们的基因都没传下来。
我们看到“大眼睛、宽脑门”的小猫小狗,会觉得很萌很可爱。其实,“大眼睛、宽脑门”是人类婴儿的特征。我们的基因中,拥有对婴儿呵护、怜爱的本能,审美也受影响。
比较有趣的是,宠物由于人类的喜好,也进行了基因的淘汰。那些很萌很可爱的宠物,更容易把基因传递下去。慢慢的,宠物都变得越来越萌了。
另外,子女对父母的爱,很难跟父母之爱相比,因为子女的孝顺不是基因本能。不孝的子女常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很少。
正因如此,孝顺是美德,而父母之爱不用强调。往往越强调什么,就越缺少什么。比如到一个城市,火车站拉着横幅写上严打什么,可能当地这种行为就越多。
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类所有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不过都是基因进化的牵线木偶。
曾有读者问我,读书多了会不会看不起周围的人?
首先,读书多了,跟很多人聊不到一块去,更喜欢跟书中的伟人交流思想,这很正常。可能在外界看来,这人有点孤僻和不合群。
但是,读书越多的人,应该是越宽容的。当你明白人性后,你会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或者选择某种生活。理解产生尊重,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了。
生活中,那些偏执的,喜欢干涉别人选择的,认为跟自己不一样就十恶不赦的人,往往都是不怎么读书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头脑中被社会无情地植入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逻辑,即如果一样东西既不赚钱,也不能提升潜在的赚钱能力,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但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去做越多“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这个人生活就越幸福。“读闲书”就是其一。
公有制和私有制
教科书上说,原始社会是公有制,为什么呢?我们又是怎么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的?
原始社会,人类的觅食方式跟动物差不多,就是直接从大自然中拿,部落中男性负责猎杀动物,女性和老弱负责采集植物果实。这种模式,被称为“采集-狩猎”。
但这种模式有个大问题,即食物来源不稳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今天打到一头野猪,吃都吃不完,那时候又没有冰箱,连腌制技术都没有,吃不完的肉很快就会烂掉。但吃完这顿,也可能连续好些天什么动物都打不到,随时有饿死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互相分享食物比独吞要更好。反正多余的肉不吃也会腐烂,不如分享给其他暂时没打到猎物的人。等到下次自己饿肚子时,别人也会把猎物分享给自己。这样,大家都不用挨饿了。
这就是原始社会公有制的由来。不是思想觉悟多高,而是生活所迫,不采用公有制就活不下去。
后来,人类发现可以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这样比打猎要稳定得多。
但是,食物来源稳定了,公有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更重要的是,种田和畜牧是远期投资。从播种到收获,要辛辛苦苦劳作好几个月。这便要求人们必须有“私有”的观念,否则一个人辛苦几个月种的粮食,最后却被别人给收割走了。这样的话,谁还愿意种田呢?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人类就算不想实行私有制,也不行了。有了私有制,才有了交易,商业也因此而生。
我们常说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差别不在石器,而是人类从“采集-狩猎”走向“农耕和畜牧”。
那么投资是属于哪一种经济模式呢?
在一些金融机构的宣传中,投资就像是农民“播种-等待-收获”那样简单,只要付出时间,结果就是确定的。哪有那么简单?
就像巴菲特说的,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金融机构把投资说得很简单,不过是为了吸引你去买基金或股票罢了。
在我看来,股市投资者更像是丛林中打猎的猎人。猎人来到丛林打猎,不会要求今天必须打一头野猪,或要打三只兔子。都是有什么打什么,没有就算了,更不会去骂森林为什么不让猎物出现。
投资也一样,有行情就做,没行情就安心读书,修炼内功。接受不确定性,碰不到猎物很正常,但也要把箭术练好,争取猎物出现就别让它跑了。这是标准的猎人思维。
更重要的是,有风险意识,别猎物没打到,自己却被老虎吃掉了。只要活着,一定会打到猎物的。
控制论
二战时,导弹之父冯·布劳恩设计导弹,在发射前,预先考虑所有因素,计算导弹落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们又怎么能准确预测导弹飞行中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呢?
结果德国向伦敦发射了多枚V2导弹,落点误差非常大,只有少数落到了伦敦,实际轰炸效果很不好。
二战后,冯·布劳恩被带到了美国。年7月,冯·布劳恩设计的“土星5号”火箭很精准的将阿波罗11号送到了月球表面的预定着陆点。
为什么冯·布劳恩原来设计的导弹,连伦敦都无法命中,现在却可以准确到达月球?
原因在于,冯·布劳恩的思维方式改变了。
原来他是预测思维,希望计算出所有影响因素,然后准确让导弹击中目标。但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后来,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提出了“控制论”,给冯·布劳恩很大的启发。
什么是控制论?
打个比方,老鹰捉小鸡,小鸡看到危险赶紧跑,老鹰该怎么抓住奔跑中的小鸡呢?
老鹰不需要预测小鸡的运动轨迹,它只需要用眼睛估计下小鸡的位置和距离,然后朝着大致的方向冲过去。冲的过程中,眼睛盯着小鸡,不断调整动作,减少与小鸡之间的目标差,直到目标差为0,就捉到小鸡了。
冯·布劳恩看到控制论,才突然明白,原来根本不用预测,只需要让火箭根据飞行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就可以最终准确登陆月球。
简单说,控制论就像开车,你根本不用预测路上会遇到什么,只需要根据情况来调整方向盘,使自己最终到达目的地。
投资也是一样,股市无法预测,只有股评和神棍才信誓旦旦说自己可以预测未来。
对投资来说,重要的不是看对看错,而是看错了能否小亏,看对了能否大赚。本质上讲,投资就是将主观看法迎合客观走势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你必须有对行情的主观看法,否则就不会去买卖。但是又必须对主观看法不断修正、认错,让它符合股价的客观走势。
我的调仓目标是,持仓中涨的最好的股票,必须成为重仓股;没怎么涨的股票,必须是轻仓的。
每次当我说,要加仓持仓中涨得最好的股票时,就有人说,这不是追涨杀跌吗?
我想说,房价涨了20年了,你任何时候买都是在追涨。重要的不是过去的涨跌,而是未来是否会涨。持仓中涨的最好的股票,很可能是你选对了;而持仓中总是不涨的,可能是你错了。
其实,加仓买对的股票,就是用控制论思想在调控仓位,以达到对的时候大赚,错的时候小亏。
还有人说,价格这么贵,不敢买了。
我想说,如果你有钱,你愿意买北上广“很贵”的房子,还是买三四线城市“便宜”的房子?核心根本不是价格,而是价值,是未来会不会涨。
当然,我不会预测未来,我只是跟随趋势,根据价格的客观变动,不断调整自己的主观看法。
别试图预测价格走势,就像十年前某些死空头“砖家”说房价会跌,最后踏空了整整十年。看错没什么,不认错才是真错。
民心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真的是这样吗?
不用说,后半句话是对的。秦王朝的崩盘就是典型的例子。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经过好几代君王的努力,历时多年,终于横扫天下,统一六国。但秦始皇统一天下仅12年后,陈胜吴广就率先举起反秦大旗。更让人吃惊的是,在陈胜吴广起兵后短短两年时间里,秦帝国就灭亡了。
究其原因,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有个火星就能燃起燎原大火。
但是,前半句是错的。只要老百姓还有一丝活路,哪怕你再得民心,也很少有人愿意冒着被杀的风险放弃家庭去跟你打天下。
老百姓不在乎哪一方更正义,老百姓只想苟活。哪怕口号喊得再响亮,要我去送死?对不起,我命就一条。
人性本如此,不必忌讳。
为什么会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呢?
可能是成者王侯败者贼的宣传所故,胜利者掌握话语权。其实,两方胜负的关键,不在民心,而在综合实力的对比。
长江
人们常常有个误解,认为长江是天堑,只要沿着长江布防,进攻方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渡江。
其实,渡江并不难。每年冬春是枯水期,长江江面变窄,很容易就能渡过江去。历史上大多数渡江战役,都是发生在冬春时节。
再者,长江太长了,防守很难。哪怕防守方兵力再多,如果沿着几千公里的长江布防,每个点的兵力也极少。而进攻方却可以集中兵力,寻找任意一点进行突破。
既然渡江这么简单,为什么曹操在赤壁大败了呢?
因为渡江战役的关键,不在于让部队跨过长江,而在于消灭防守方的江面水军。如果防守方有水军在手,就可以随时切断曹操南北方军队的联系,让渡江的曹军失去补给和增援。没有粮草补给的军队,哪怕渡过江,也不足为虑。
所以虽然曹操的陆军远强于东吴,但他没有渡江,而是先训练水军。只要消灭东吴水军,战斗就等于结束了。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股市:
在上升趋势中,没有任何天堑是不可逾越的。短暂的休整,可能是不想孤军冒进,先训练水师,而后一战而定。
当然,我们不用去猜水战的结果如何,等大军渡过长江后,我们再跟上大部队。
聊聊易经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是由从下到上的六根线条组成的,这些线条叫做“爻”。这六根爻表示每个卦现在所处的不同阶段,但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譬如,古代君王常被称为“九五之尊”,指的就乾卦的第五爻,因其是阳爻,故称九五(若是阴爻,则称六五)。“九”在这里并不代表数字,而是代表这一爻的属性是“阳”。
每卦不是六根爻吗?为什么君王不是“上九”的那根爻?
且听我慢慢道来。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
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讲潜龙勿用的,因为根本不算龙,无所谓潜龙,也不能用。
潜龙勿用,是一个人有潜在的能力,但刚到新的企业,先保持谦虚低调,用心学习,等待机遇,不要轻举妄动。
潜龙勿用是一个准备期,有才华终究还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展示出来的,那么依照乾卦,我们就上升到了第二爻见龙的境界。
就股市来说,潜龙勿用指的是底部震荡的股票,可能有潜力,但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
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田”,指的是猎场;“见”都读“现”,是出现的意思;“利见大人”,这个“见”也是“现”,所以不是算命的说的遇见贵人,而是指你自己。
总之,当人经历了最开始的“潜龙勿用”的阶段后,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积累,这时就可以抓着机会崭露头角,一鸣惊人。但要注意,这还仅仅是刚冒出个小头而已,并没有多大的作为。
当你表现越来越好,老板越来越器重你时,你要知道,马上就进入第三个阶段了。
就股市来说,见龙在田,意味着底部刚突破,股价有可能出现上升趋势,此时介入是性价比不错的点。
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白天很努力上进,晚上则反省自己可能的过失。结果是,形势很紧张,但也没太大害处。强调的是忧患意识。
下面的三爻,叫下卦;上面的三爻,叫上卦。下卦和上卦完全是两种状态,一个是地一个是天。如果对应到企业中,那么一到三是员工或是基层管理者,四到六就是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是接触到企业核心的人。
九三的位置,是下卦的最高层,马上就有机会再上一层楼,进入上卦。一个人拥有越多,越是要时刻警醒,要多加小心,因为高处不胜寒。
对应股市,九三的位置可能是股价已经涨了一段,此时要么继续上涨进入牛市,要么则只是个反弹,马上还要跌下去。
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
“或跃在渊”其实是“或跃或在渊”,意思是或跃上天空,或跳入深渊,这明显是有两种可能了。
到了九四,看似位置很高,其实也很危险。因为离九五太近了,再往前一步就是九五之尊,而九五最在乎谁会取代他的位置。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得势,青云直上,倘若失势,跌落凡尘。但总体而言,只要能审时度势,掌握时机,就能够“无咎”,就是没有灾祸。
对应股市,股价可能来到了前期高点附近,在这里曾套牢了很多人,人性天生有一种亏损之后,回本就要卖出的冲动。当大量的人,成本在某个价位密集的时候,这种抛售的压力是巨大的。
所以,在这个位置可能需要震荡来消化抛压,我们需多观察,少折腾。
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能飞龙在天,如愿以偿,自由飞翔,当然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飞龙在天可以说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一个人到了飞龙后千万记住,适可而止,度量要大,要分点利益给手下人,不要处处独占。
对应股市,此时牛市已经接近尾声,不要想着卖在最顶部,跌破趋势线就及时离场。已经赚得够多了,让点利润给别人,卖在最高点也是一种贪婪的表现。
九六爻辞:亢龙有悔。
飞得太高,开始后悔了。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曾写过一首诗劝他父亲不要称帝,其中有句是“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意思是你现在已经身处高位,不要再想往上了,凡事要留余地,不要太过分。
曾有读者问我,跌破均线止盈,每次卖出前,都要回吐一些浮盈,怎么办?
我说,这只能接受,没办法。就好比秋天农民烧秸秆,拿走粮食(浮盈)以后,把不能带走的部分(秸秆)还给大地,为的是明年更好的收成。同理,你也不能把钱挣光了,要给逆势交易者一些甜头,否则,他们都消失了,我们也存在不下去了。
最近也有不少人问银行地产,我想说,既然它们还是底部震荡状态,那还是潜龙勿用的好,别急着抄底,等涨起来再跟进。
以下自家产品,感谢捧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jj/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