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基金报精心打造的《对话·基金经理面对面》第二期正式上线。本期我们邀请到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
在资本市场浮沉25年的徐荔蓉,是一位长跑实力派老将,也是逆向投资的忠实践行者,长期任职于合资基金公司,使他更具有国际化视野,善于在全球范围做横向比较,寻找和布局低估值潜力股。
徐荔蓉在本期《对话》中先从自身的投研经历出发,通过对于当下市场趋势的看法解读,详解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与专业投资人和普通投资者共同分享自己的投资心路历程。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访谈金句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能够认知自己,同时在社会里能够定位自己。这样的话,你的投资可能也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市场是动量驱动的。当市场比较恐慌的时候,往往会“泥沙俱下”,把很多好的公司“杀”到较低低的位置,这也让偏逆向的、偏长期的投资者有了一些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好公司的机会。
我比较喜欢投的成长股,它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是比较健康的,不是纯粹运用杠杆来把经营杠杆拉大、把财务杠杆拉大来获得较高的净资产回报率,而是能够保持比较高的资产周转率,或者说它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净利率。
如果把自己放在全球投资者的位置去思考问题,那么有些公司其实是会选择性放弃的。因为站在全球视角下,可能有更好的标的供自己去选择,这样就会push自己去寻找其他更有增长潜力的一些公司。
以前大家最频繁提到的就是“风格转换”,要不要从“价值”转“成长”,或者是“成长”转“价值”。我觉得未来这种讨论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未来这个世界会更类似一个平行世界,也就是大家各赚各的钱。
文字实录主持人:对话投资大咖,把握市场脉动,欢迎来到《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的高端访谈类节目《对话》现场,我是主持人文景。
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一些赛道股出现了回调,而低估值板块反而有不错的表现。如何看待当前赛道股的调整?低估值板块的表现又是否能够持续?风格是否正在发生切换?基金到底是应该坚守还是调仓?
本期《对话》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国海富兰克林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和投资者一起聊聊年的投资“攻守之道”。
在资本市场沉浮25年的徐荔蓉是一位长跑的实力派老将,也是逆向投资的忠实践行者。长期任职于合资基金公司,使他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善于在全球范围内做横向比较,寻找和布局低估值的潜力股。
徐总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那请您先和我们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打个招呼。
徐荔蓉:《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大家好,我是徐荔蓉。
主持人:我们看到,您是市场上极少数的、具有20多年投研经历的老将,能不能先和我们的粉丝朋友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徐荔蓉:我是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就进入到这个行业开始工作,最早是在北京的一家央企做证券投资,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后来加入深圳的融通基金做研究,同时管理基金;在年加入申万菱信基金;年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至今。
主持人:您过去在投行任职,到后来成为公募基金经理,这样的从业经历对您在投资方面的研究,包括投资框架的建立,都有深刻的影响。您个人是怎么看待投资的?能不能和我们简单分享一下?徐荔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股票市场就是这个社会的映射。所以你会看到,在社会里,你在日常生活、工作、家庭、居住小区、外出旅游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和你的想法、价值观很接近;有的人和你的截然相反;有的人你完全不能认同。反馈到投资市场或者股票市场来说,也有各种各样赚钱和投资的方法,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也都会在股票市场充分地体现出来。我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是:它是我们现在社会在资本市场,或者说股票市场的一个映射。所以我觉得,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能够认知自己,同时在社会里能够定位自己。这样的话,你的投资可能也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主持人:在业内聊到徐总,最先想到的几个词是“自下而上”、“偏逆向的思维”、“GARP策略”。能否给我们聊聊您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框架是怎样的?徐荔蓉:我的投资框架大致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自下而上。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选股型的投资者,这样的话,我不会轻易地去根据“自上而下”来对仓位进行增加或者减少,而是取决于我“自下而上”地在各个行业选股的结果。如果我选不出足够多的、符合我自己投资框架的个股,那我的股票仓位自然就会是低的。但是只要我能选出来,那我会一直保持接近满仓投资的格局。第二个,总体上偏逆向的投资方法。这和我自己的性格、背景等方面都有一定关系,和我对投资这件事情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在性格上,我比较喜欢去“人少的地方”,相对比较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因素。在中国资本市场,做自下而上的投资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动量驱动的、散户驱动的市场。偏逆向的投资,我们通俗地把它叫做“左侧投资”。做“左侧投资”时,你可能需要忍耐很长的时间,也许需要等待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我们知道,等待是很痛苦的,你手持的这些股票可能没涨,甚至下跌,但是你的同业、或者你买的其他的股票表现非常好,这个过程是非常令人煎熬的。我觉得,在中国做“自下而上”的投资,有一点比较好的是因为市场是动量驱动的,所以当市场比较恐慌的时候,会“泥沙俱下”,把很多好的公司“杀”到较低的位置,这就让偏逆向的、偏长期的投资者有了一些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些公司的机会。
但是在中国做逆向投资有一点很重要,要避免陷入逆向投资的陷阱,很多人“为了逆向而逆向”。我们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以前流传甚广的,营业部看管自行车的老太太的理论:当这个老太太都给你推荐股票的时候,说明股票已经见顶了。
这个理论听起来好像有理,但其实不然。因为过去,我们处在一个“齐涨共跌”、先有牛市后有牛股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如果连从来不投资、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bb/1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