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
作者:雨逍行
從書藉或網路,常常聽到有些股市炒家說他的每年收益,動輒是數十百分點,而且不是一兩年的事,每年都是!
還記得我讀過一本名為《炒股的智慧》的書,作者陳江挺分享了很多炒股的秘笈,例如如何觀察突破點等,到了結尾,說起炒股收益,他輕描淡寫地說:每年%並不是難事。
炒家說他每年收益有50%,你信嗎?
面對這些近乎吹噓的收益率,你相信嗎?一直以來,我的直覺會馬上跳出來:“吹牛也不用吹得如此大啦!年年50%,炒十年八載你就是首富,巴菲特的年收益才是22%呀!”
炒過股票的,都知道炒股絕不容易,賺的都是驚險錢。偶爾一個交易會賺20%,但馬上一個止損又不見10%,我相信有紀律的高級炒家,可以每年年尾都有錢賺落袋,世上總有些炒股維生的人。但若每年也賺50%的,我的直覺叫我不相信!
曾看過一本書叫《Thinking,FastandSlow》(中譯:思考、快與慢),作者說人的思考方式可分為,Systm1和Systm2(系統1和系統2),兩種方式各有優劣。
系統1,簡言之就是直覺,效率奇高,而且對於某專業範疇有深厚經驗的人,系統1往往能作出他自己也感莫名其妙,且近乎有預知能力的即時反應。例如資深的消防員,在火場中突感不安要馬上離場,半分鐘後火場便出現極可怕的閃燃。
系統2,簡言之就是深思,效率低但往往在想深一層下,會得到和Systm1完全相反的結論。題外話,作者高明地用系統1和系統2而不用我們熟悉的辭彙如直覺、深思等,就是不希望我們被特定的字詞給了先入為主的偏見,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說回炒股,我的“系統1”不相信炒家能每年賺50%,但我不是資深炒家,連業餘也談不上。基於這原因,我決定再用“系統2”來思考。經過十分鐘,這回我相信了,我相信有炒家能每年賺50%。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流水不爭先
他,也許就是情商最高的關二哥
私人洽購請致電-28-聯繫大公館畫廊葉小姐,或點擊本鏈結訪問內頁索引
若炒家每年都賺50%,為什麼沒人能超越巴菲特?
既然我相信有人以炒股維生,既能維生,總是每年甚至每月都能像打工般賺取一定金額吧!換成收益率,沒有50%也有20%吧!然後我馬上要面對一個最嚴厲的反證:“若炒家每年都賺50%,為什麼沒人能超越年收益22%的巴菲特?”
這近乎無可辯駁的反證,答案只有二字:“倉位”。
若你想像自己是一個靈活走位的炒家,你必定是一時造好倉,一時造淡倉,一時全面清倉離場,你的倉位是不停轉動的。無論是期指還是股票,倉位累積到某個階段,看到了好時機,便會沽出獲利。相反遇到逆流便止損離場。到了年結,你拿出所有的交易紀錄埋單計算,總算是賺多蝕少,共賺了50萬,而你投入到市場的資金是萬,所以獲利率是50%了。
到了下一年,你照舊拿萬投入市場,照舊賺了50萬即年收益50%,再下一年又是,年年都是,所以年收益50%就是這樣得來的。
看官馬上會問,為什麼第二年不是拿萬到市場炒?全職炒家也要吃飯的,那50萬就權當他一年衣食住行的食費吧。就算不計吃喝,即使炒家有1億在手,他也不會把1億全都倒進市場去。
記得香港股壇怪傑周顯的一本書說過,大約意思是若你給他幾百萬,他可以很輕易地賺一倍。若給他幾十億,他便無能為力了,幾十億不是他的事,是巴菲特的事。
不但每個炒家都有其能力圈,而且市場的容量也是有局限的。炒五張期指和炒張期指是截然不同,更顯然易見的是細價股,若炒家掃入一億股,考慮的己不是股價問題,而是如何出貨了。
反觀巴菲特,他做的是不斷累積倉位的遊戲。經過了四十年多年,倉位已累積到幾千億美元。莫說他全面清倉是癡人夢話,即使減倉10%也已是大新聞。而他的投資收益率是基於累積的倉位而言的,無疑基數不但比炒家的大得多,且會越來越大。
假使我有1千萬倉位,10%收益率已足以和萬倉位的炒家的%收益率並肩了。炒家為何難以超越巴菲特不是很明顯嗎?
對常勝炒家而言,玩的並不是複利的遊戲
關於常勝炒家,我還想補充一些,以下論述希望看官會覺得精彩。
我們時常用錯誤的尺去量度炒家的功力。
例如我在維基曾看到:“海龜是交易史上著名的實驗,在四年中海龜們取得了年均複利80%的收益。”此刻我們又看見“複利”這老朋友了,大概愛因斯坦所說的“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太深入民心。
又或者大家太懷念八九十年代《千王之王》,《賭神》《賭聖》等戲中,天才賭徒以一個籌碼利疊利贏光整間賭場的壯舉。畢竟這只是戲劇橋段,對炒家而言,複利不僅不是奇跡,一旦著迷了更會致命。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說法:若你的投資虧了20%,想追回損失便要回升25%;若虧了50%,要追回便要升%。這普遍帶出止損的重要。而這種數學上的天性,似乎任誰都不能避免。
但這次我要說的是,一個真正長勝的炒家,是絕對不會令自己陷入這種數學上的窘境。
真正長勝的炒家,會更像在賭場上班的職業賭徒。他所下的每一注,都是細注而定額的。炒家若在10萬元的一注中虧損20%後止損,他的下一注依舊是10萬,所以只要上升20%便可追回損失。
《千王之王》中allin利疊利的橋段,在現實中不是沒有,只是結局都很悲慘。遠的有股票作手利弗莫爾,他的事蹟不用多說。近的則有對沖基金千篇一律的故事,這是一種近乎公式的流程:
首先是一個新的對沖基金誕生,頭幾年回報率奇佳,惹來不少投資者加入,然後回報開始變樣,接著一次的賭錯邊,令基金陷入極大虧損,引發投資者爭相贖回,到最後只有結業收場。
對沖基金本身做的是炒賣的勾當,卻要迫自己像指數基金般長期滿倉。在順境時,要面對倉位大增炒賣困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滿倉炒賣的行為,無疑是把自己嚴重暴露在數學的窘境中,只消一次重大回撤便翻生無望。就算沒有重大回撤,滿倉下所要屈從的數學天性,也令對沖基金註定倒楣。
例如:一個虧損22%的基金可以由一次虧損22%的滿倉炒賣(不論是單一還是組合投機)造成。神奇的是,這也可以由一次獲利22%加上一次虧損20%,再重複十次的滿倉炒賣而成。亦即:
萬*(1.22*0.8)^10次方=78.43萬~-22%
而我所說的長勝炒家呢?若他也經歷了一次獲利22%加上一次虧損20%,再重複十次的過程,而他每次的賭注都是定額十萬,他最終的獲利會是:
(10萬*0.22-10萬*0.2)*10次=+2萬
同樣的經歷,回報率由-22%變成+20%,若他這樣每天交易一次,20天有20%回報也不算失禮吧!炒家就是這樣在狹窄的勝算上重複n次,來達致超高的收益率。
我認識一位朋友,年紀不少了才當上全職炒家。三年過去,我看看他是否仍然生存,答案是他活得挺好喔!
他每天所做的,就是參考自己設計的程式,再根據程式指示造一張大期。通常最終賺蝕都在點之內,即是1萬港元,且定必即日平倉。雖然他不肯透露收入多少,但我看他生活自在,出入名車代步,保守說一年也能賺40萬吧。以一張期指按金約9萬元計,他的年回報率也不賴,盛惠%。將來可能他會根據自己的身家和技術,將籌碼增加到兩張大期。
至於滿倉出擊?別傻了!每個交易都是獨立的思考,複利下的連鎖反應,必定影響理智思維。
結論
到此我的結論有二:
第一、下一次若有人說他的炒股法則有很高的收益率時,不必馬上嗤之以鼻,不妨虛心參詳,可能有所得益。
第二、巴菲特有巴菲特滾雪球的世界,而在長勝炒家的世界裏,是找不到複利的位置。
注:本文作者:雨逍行,来源: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點擊本頁左下角可以繼續“閱讀原文”。
版權聲明:「中環陸羽茶室」除發佈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DGGKF2中医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nr/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