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大学
在大学中能得到什么
我们又如何得到这些
这或许是当代大学生常会思考的问题
有多少人一边担忧着未来
却又在一边浪费着现在
又有多少人试图把握自己的命运
为梦想和未来付诸行动
接下来请欣赏嘉应学院医学院
年第五届护理专业读书报告评比活动
一等奖获得者
18护本1班杨明同学的优秀作品
《让毕业后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读书报告
杨明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充满斗志的,设立过很多目标,制定过一些计划,如在大学期间要读够多少本书、要拿奖学金、要学有所成、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要做兼职……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初设下并扬言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如今成了空头支票。现在已经是大三的第二学期,面临着众多专业课程的“包围”和即将到来的实习诸多压力源,我越发感到紧张、焦虑和迷茫。在读完《让毕业后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一书后,我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正如题目,《让毕业后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重在指点大学生的培养和塑造,其内容包括帮助大学生发掘自己的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前进的路线、如何对待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等等。作者鲍金勇以清晰的思路和通俗易懂的文笔,结合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名人故事,阐释了应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及其重要性。也许,这本书的最适合人群是大一新生。但对于现在不能明确发展方向的我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绝佳读物。在校的大学生活已经剩下几个月的时间,而本书除了让我寻找到一些解决疑虑的答案,也正好适合用来进行自我总结。以下是我阅读本书后,印象中最深刻的书中观点和自己的个人看法。
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上大学就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稳定而且收入不菲的工作,这是很多人的初衷,我就是其中一个。我经常会同与那些年龄与我差不多、但没有上大学而且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亲朋好友比较,了解到他们现在的月收入跟我未来的工作单位的月薪相比差不多,甚至高出不少。由此我就会忍不住想,别人不读高中大学都能混得比我好,那我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呢。在与本书接触后,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才知道,读大学是可以让我们培养独特的价值。作者举了爱因斯坦和《星空日记》里的例子,让我明白到读大学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培养书里提及的责任精神、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在大学里,我们可以通过读书、阅人、实践三种路径获得成长;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培养三大通用技能:基础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读大学,可以让我们避免掉一些社会的毒打。很多人认为,上大学就是学一门技术就行了。学习专业知识在大学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但正如书中所说:“专业知识只是职业能力的冰山一角”。读大学除了培养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思想,创造自己的价值。
有实力,你才能选择。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想从容应对未来的工作,除非有与之对应的实力。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给自己敲了警钟。曾获得两次奖学金,让我形成了一种错觉:我很强,我可是走在前面呢。但通过反思,我意识到,扔掉先前成绩的外壳,原来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不能体现什么实力,如果继续止步不前,将来绝对会被就业市场淘汰。我开始慌张,感觉大学前面的时光我学到的知识好像根本就不多。我必须要努力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别只是路过大学,别让学习成了兼职。上了大学后,我定了很多的目标,但是尝过“甜头”后我变得越来越松懈和不自律。在书中有一章提到“如何让学习变成习惯”。这里解决了我目前面临的很多的疑问。例如,由于英语基础差,加上学习时一不自觉,二不实践,三不坚持,我学得特别吃力,效率还非常低,而书中表示,学英语靠的就是自学、实践加上坚持;我总是讨厌写长篇大论的东西,平时也懒得动笔,但写作就是需要用写来提升,多读多模仿并时刻记录灵感,还要学会整合资源;我还常常因为护理的操作练不好却看到别人操作得利利索索而心烦意乱,殊不知“天才来自刻意的练习”,除了坚持,本书还介绍了三个方法:只在自己认为的“难度区”练习,大量反复练习,在反馈中练习。书中提及的建议还有很多,这些对我找出前面的错误和面对解决以后面对的学习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绝佳场所。书中倡导: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学习。大学里都有图书馆,那就是快速提升自己的不二场所。我很后悔前两年半的时间没有汲取到图书馆真正的价值,因为我前面并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但是也很幸运,大学生活还没有结束,我依然有机会到图书馆寻找适合自己的读物。此外,书中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培养一个爱好。“你可以做得不完美,但你享受其中。爱好也许不能成为职业,但可以是职业的调节剂。”这两句话给我的兴趣爱好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多,但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吹笛子,我都会经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或是没别人好,这往往令我在做这些事情时非但没有得到放松,还徒增了新的烦恼。但是现在,我对兴趣爱好有了新的态度,它们应该成为良好的“调节剂”,让我享受其中。相信以这种心态去对待,我会得到更好的放松,兴趣爱好也将会在我的锻炼下得到新的进步。
品质比成绩更重要。这个观点和我的想法一直是相通的。我认为品质是一个人的“本”,读大学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忘本。既然选择了读大学,就应该要具备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大学期间的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品质,例如做到诚信友好、乐于助人,是自己的错误就承认不逃避,不弄虚作假等等。每当听说到有同学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取消学士学位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没有良好的品质,有了所谓的成绩,又有什么用呢?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品质——勤工俭学,虽然已无机会再在大学期间做兼职,但是我也明白了勤俭的意义。
沟通是双向的。书中通过恋爱和生活中的其他例子阐释了如何沟通和正确沟通的重要性。在阅读《别总以为你知道》中,我反省了自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读到《主动沟通,可以解决80%的问题》时,我意识到曾经因为过于被动而导致多少机会流失;当看完《学会倾听,消除信息障碍》后,我发现与人交谈时经常抓不住重点是由于我不懂得怎么去倾听对方的话……这些章节总结出了沟通要注意的点:学会理解别人;先舍再得;明确沟通的期望;正直诚信;敢于道歉,主动道歉。
学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涉及到自律、心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正如在大学过的开心,可以认为这是自己的舒适圈,多少人曾迷失在里面。包括我,前两年的大部分时间一直活在属于自己的安逸里。最终我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要加倍努力才能补救前面浪费掉的时光。而且不管是在学校或家里,我们大都习惯了被安排,这也是一个舒适圈。现在我能清楚的意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我们需要主动,需要自律,需要自己做好计划,需要有积极正确的心态,敢于尝试新事物,最终学会自己走出舒适圈。
“不要再该付出的年纪选择安逸”,这是本书在最后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另外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饥饿”,即要有一科求知、积极、上进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
读完这本书,我完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总结,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秉持一颗热情积极的心继续前进,相信最终我会让毕业后的我感谢现在的自己。
感谢杨明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优秀作品!
——theend——
作者
18护本1班杨明
编辑
护理系学生会学习部
责编
护理系学生会学习部王婷芳
审核
叶子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jiquandao.com/hylbb/9355.html